第九十三章(2 / 6)
功业并不完满。
卡在他心头的那根刺,就是南边的宋朝。
他并没有混一宇内的野心,但是,在他即位之初,南朝对他做过的那些事情,十五年来,他一直都耿耿于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督促他励精图治的一个动力——南朝在不断的强大,所以大辽也不能停止前进;而当他即位之初辽国内乱之时,南朝如何趁火打劫,中止岁币,强迫通商,插手高丽,重订盟约……这十五年来,耶律濬无时无刻不想着要同样的报复南朝。
六年前,他曾经想过兴兵南下,但是却被他的大臣们劝止。他的重臣们,绝大多数都主张维持与宋朝的通好。但他总算迫使宋朝签订了一个条约——改头换面的岁币。
这让他略略感觉到一种报复的快感。
他又接受萧佑丹的建议,不遗余力的扶植李秉常,既能收获实利,又可以给南朝在西边,重新树立一个强邻……但这终究仍不得快意。
真正的报复,需要如承天皇太后一样,兵临城下,让自以为中兴的宋朝君臣,再签一次城下之盟!
然后,他再挥师东进,吞并高丽,让背叛的奴才知道叛逆的下场!
在这之后,辽宋之间,才能有真正永久的通好。
与大部分的契丹人一样,耶律濬对于宋朝,在内心深处,其实颇有好感。两国之间,以南北相称,永为兄弟之邦,这倒是许多契丹人的希望——耶律濬曾经披览历代大辽的重臣死前的遗表,其中在死前恳切的请求皇帝维持与宋和好的奏折,不可胜数。
但是,南朝的君臣却缺少这份雅量。
十五年前的落井下石,需要被好好教训一下。只有这样,宋人才会真正接受大辽的存在,两国才会有真正的通好。
否则的话,那些宋人,永远也不会忘记什么“幽蓟故土”——这些人从来都不会去想想,幽蓟之地,大辽又不是从宋朝手里夺来的!以建国的历史而言,大辽建国之时,宋朝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契丹祖先受过大唐敕封,是正儿八经的大唐封臣,要论继承大唐之遗产,大辽更有资格。若一定要说什么“汉唐故土”不“故土”的,那些宋人不是老说契丹是匈奴之后么?史迁说得清清楚楚,匈奴又是夏人之后!那他们是打算按汉匈最初的国土分割重新划界呢?还是打算更早一点,按夏人与周人的分割来划界?
便如韩拖古烈所说的,大辽有必要让一些冥顽不灵的宋人知道,以法统而言,以血统而言,大辽皆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