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5 / 8)
可是,石越却丝毫没有办法感到庆幸。
他脑子里不断浮现的,是王安石写给他的一封遗信。
可能王安石事先有所预感,也可能只是这个年纪的人未雨绸缪,总之,王安石预先留了四封书信札子,一封是遗表,一封是给司马光的,一封是给石越,还有一封给家人安排后事的。
写给石越的这封信中,王安石只说了一件事情。
“……惟愿公等努力,使朝廷三十年不削藩……”
使朝廷三十年不削藩!
这就是王安石在死前,对他的拜托。
石越只要一想到这句话,脑子里就会冒出熙宁三年的九月,在迩英殿第一次见着王安石的情形,他甚至还记得王安石紫袍上的那块不显眼的油渍……他也还能清楚的记得七年前,当他请王安石去杭州时,王安石对他说的话——“火坑我是不怕的!”
他脑海里,这两副画面,不断的交替浮现。
使朝廷三十年不削藩!
休说这也是石越自己的理想,便算只是王安石自己的,石越也断不能辜负。
此时此刻,石越才深深的觉得,失去王安石,对于他,对于大宋,是可估量的损失。
尽管本人不太喜欢王安石,但高太后还是以最高的礼章,下旨罢朝三日,以示哀悼。除了派出韩忠彦亲临吊丧外,还赐给王旁十万贯交钞,做为治丧之用,又特别吩咐不遣内侍监护葬事(注:宋时风气,大臣近戚死后,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为“敕葬”。敕葬最初为一种荣耀,但是因为丧葬之事全部听监护官处置,结果虽然有皇帝的敕葬财物,但监护官往往不计费用,最终仍然导致死者家属无力承受,甚至多有破产者。当时有谚语说:“宣医纳命,敕葬破家”,大臣近戚对此无不避之惟恐不及。)。此外,议谥、追赠、陪祀高宗,还有王安石子侄的荫封……无一不是极尽荣宠。甚至太常寺与礼部已经开始在议论,要将王安石配享孔庙——此事或者还将会争论,但是最起码会入祀先贤祠。
而遵照王安石的遗嘱,他的灵柩,将运往金陵,与他的长子王雱葬在一处。船只车马,皆已经准备就绪,王安石的灵柩,将只在宝相寺停放七天,然后,就会永远的离开这座城市。
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石越并不是很想去面对王安石的灵柩,但是他知道,他是必须去那里的。就象是演戏一样,他去那里,不是给王安石看,也不是为了安慰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