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6 / 11)
都接受了,最终也坐了下来。
这让赵煦感到一丝不快。
仪式上的任何改变,都意义重大,绝不能因为这是特例而掉以轻心。他可无意恢复三公坐而论道的古制,但如果太皇太后让石越、韩维坐下了,说不定以后他就很难让他们再站起来。
但这件事他无能为力,也不是他所最关心的。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的听着韩维慢里斯条的向太皇太后介绍着辽国的最新情报。
“……昨日密院收到雄州与辽国使馆送来文书,称辽国将用兵阻卜,征讨叛乱部落,是以这数月之内,会有屯兵调动。依两国盟约,辽人已知会雄州,并令使馆送来国书解释……”
“如此说来,那前日职方馆所呈辽人异常调集大军之事,并非是针对我朝?”
他看见韩维微微欠了欠身,缓缓回道:“回太皇太后,臣以为,既然辽人这么说,他姑妄言之,我们便姑且信之,若是仓皇失措、草木皆兵,不仅是自乱阵脚,遗笑天下,而且也不利于两国互信。本朝以信义待天下,终不能因小失大。辽人若背信弃义,朝廷亦无惧于他,只令他自取其辱。不过……辽人终究是蛮夷,狡诈无信,两国虽有盟约,但朝廷既然怀疑其心怀不轨,也不能掉以轻心,故两府已经商议过,令雄州广布哨探,侦察辽人动静。外示无事,暗则每日一报,若是朝廷两日接不到雄州的平安文书,便可早做准备。如此,可策万全。”
“唔。”赵煦感觉到高太后点了点头,又听她问道:“两位丞相以为如何?”
“臣以为甚妥。”
左丞相司马光立即欠身表示赞成,右丞相石越似是迟疑了一下,但最终也认可了,“臣亦以为此策十分妥当。”
赵煦隔着珠帘,远远的望着这三人脸上的表情,他们肯定是事先就商议好了的!
他记得桑先生和他说过,祖宗之法,是异论相搅,因此朝廷当中,有朋党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政见不同,便各成派别,这是自唐朝以来便无法改变的。为君主者,想彻底除去朋党,乃是不可能之事。倒不如因势利导,这于巩固君权亦有好处——朝野士大夫若分几个党派,那便轻易出不了权臣,君主亦不容易被欺瞒。做皇帝的,只需要选择他最认可的一党重用,留着不那么认可的党派来加以制衡,那便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材。
桑先生为此还进过一篇《朋党论》,指出这才是祖宗“异论相搅”之术的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