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5 / 11)
下莫州再兵临河间城下,倒不如北援莫州,维持着莫州不被攻陷,也可减轻河间府的压力。兼之据此前雄、莫传回来的战报,辽军骑军只有数千人,显然只是先锋部队。于是,十七日,田烈武便亲率三个营五千余骑军,北上君子馆。君子馆北距莫州州治任丘县四十里,南距瀛州城三十里。田烈武无论北上增援莫州,还是南撤回瀛州,以骑兵之速度,半日可至。
然而,让田烈武纳闷的是,他在君子馆呆了三天,一直等到二十日,除了发现小股的辽军斥侯外,韩宝并没有对莫州发起进攻。辽军的前锋,只推进到鄚镇,便停了下来。
田烈武与他的参军们商议了数次,都没能猜到韩宝到底在想什么,辽军究竟发生了何事。
契丹发动这场战争,必然有其目的。田烈武与他的参军们能想到的,不外乎四个——其一,灭亡大宋;其二,报复大宋终止条约,试图通过突然的战争,迫使大宋重订城下之盟;其三,报复大宋,但报复的方式是夺取关南之地,或固守,或迫使大宋用财货赎回;其四,报复大宋,但报复的方式是如历代塞北胡狄所做的,劫掠大宋的沿边州郡,既能抢夺财物,亦能令大宋不堪其扰,最终不得不求和。
而且,只要战争获利,辽人便能再次确立对大宋的优势地位。
除了第一个战争目的,其余三个目的,皆有可能。田烈武的参军们虽然事先想不到辽人真的敢于南犯,但当战争开始,他们倒是很容易的理解了战争的原因——既然是岁赐确立了宋辽的百年和平,没有了岁赐,自然就不会再有和平。
顺理成章。
只是他们不知道辽军的战争目的,不知道辽军究竟是开始了一场多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就只能去猜测辽军的想法。
没有几个人相信辽军只是小打小闹,仅仅是想劫掠沿边。辽国已经不是一个蛮夷国家,而且大宋如今国力正盛,绝不可能对辽军的劫掠忍气吞声。劫掠沿边等同于邀请宋军去收复幽蓟,无异于将辽国的南京道与西京道也变成战场——这样一来,双方的损失是相当的,而这对辽国显然不利。
而且,辽军南犯之前隐蔽得如此之好,又选择四月进军,如此煞费苦心,亦非小打小闹的迹象。其明显便是想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
既是如此,他们便应该迅速南下,在两三个月内,西军驰援之前,突破大名府防线,击溃河朔禁军,迫使大宋签订城下之盟——如若河朔禁军果真在西军到来之前就被击溃,西军数千里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