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2 / 8)
临有生之年绝对看不到的……他能看到的,是天下百姓在交口称赞“赵官家”,高太后的声誉之高在民间无以复加。许多的杂赋被取消后,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司马光与石越固然功劳很大,在百姓心目中威望很高,但百姓更不会忘记赵家的“恩德”。
他一生的事业,竟然是帮助了赵宋的中兴?
他苦心经营的一切,难道是为了巩固赵家的统治?
他辅佐石越,却是替赵家造就了一个好宰相?
事实还是如此的讽刺。石越向他证明他的确选对了人,但石越也向他证明他的确选错了人!
潘照临曾经在石越身上看到桀骜不臣的气质,但是,事实却是石越始终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忠臣!
表面上看,在司马光死后,石越的确拥有人臣中无与伦比的巨大威望,军队信服他,士林相信他,百姓也拥戴他……但是,潘照临却看得清清楚楚,这种威望,与司马昭、刘裕们不同,反与王莽类似。
司马昭们的威望,是别于君主之外的,军队、士夫、百姓,要么效忠司马昭们,要么效忠皇家,大体上泾渭分明。可石越倒好,信服他的军队,同时也效忠赵氏;相信他的士林,更忠心于大宋;拥戴他的百姓,对赵宋绝无可能有叛心。他的威望与势力,实是与赵家、大宋朝相辅相成,倘若割裂、背叛,最后的下场极可能与王莽一样——也许有一群官员会为他歌功颂德,但是更多曾经拥护他、尊重他的人,却会在一夜之间,视他为“伪君子”与“叛臣”,到时的下场,便是一介匹夫倡义,而天下响应……这正是曹操当年所顾忌的。魏武帝之处境,已然远远好过王莽,但他属下,仍然有许多的重臣与庞大的势力,其忠心是同时针对魏武与汉献的。只要魏武仍然是汉臣,哪怕只是一丝自欺欺人的微弱希望,许多的英雄豪杰,便仍然会受此羁绊,而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为魏武效忠。而一旦彻底割裂这种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的君臣名份,魏武便等同于将一大堆人逼成自己的敌人。
以魏武帝之英武,尚要投鼠忌器。何况石越今日之处境,比之王莽还不如。王莽之世,好歹汉室已经衰微,人心的确思变,但绍圣之世,潘照临却看到了中兴景象,人心思安。
说白了,他潘照临苦心经营二十余年,但天下人拥戴的,是“石丞相”而非“石皇帝”!
而另一方面,潘照临也几乎可以肯定,石越的确没有“异志”。
这令潘照临在深感挫折的同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