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5 / 16)
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
最后,应该指出,虽然佛教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宗教,但决不是唯一的一个。这块适应佛教的自由土地也适应其他宗教,鲁宾的经历可清楚地说明这一点。鲁宾是一位聂斯脱利派教徒,中国人称他为阿罗本。他于公元635年到达后朝,受到了皇帝的接见。皇帝下令将他的书译成中文。由于这位使者及其信仰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皇帝颁布了下列敕令:
"道"(一般真理或宗教的道)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世上圣人不止一个。教义也随国家的不同而变化,它们给全人类带来好处。阿罗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来自<炫>-<书>-<网>遥远的大秦(罗马帝国),从那里带来了他的偶像与经籍,在我们京城传播。经检查我们发现,他的教义深刻而又温和;经研究我们发现,他的原理着重强调好的、重要的东西。他的说教简洁,推论合理。这样的宗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特允许它在我们帝国自由传播。
在其统治的最后一个半世纪中,唐朝统治者面临一个王朝衰落时通常遇到的种种问题。帝国开支超过税收。同样,人口增长大于土地供给,农民家庭不再能分得小块土地。"均田制"被破坏,富贵人家再次搜刮农民,扩大其地产。由于税收制是以人头税为基础,因此,支付不断增长的帝国开支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而这时农民占有的土地正在减少。
政府作出的反应是日渐把人头税改为土地税。这虽使税收增多,却无法阻止自由农民人数的下降。这一下降意味着自卫军和徭役方面的人力资源相应减小。帝国防卫日益依靠外国雇佣军和边境地区的"蛮族"部落;这些人远没有过去的自卫军可靠。所以,751年,中国军队在南部的云南和中亚的怛逻斯均遭失败。后一战役尤为重要,因为它使胜利者穆斯林阿拉伯人能够让曾是佛教的最早据点之一的广大地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
唐朝皇帝又设法继续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统治,但这是一个形势不断恶化的时期。京城不适当的刺激性的奢侈生活,加之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使许多省份发生叛乱。朝廷虽得到了地方军事首领和边境地区各"蛮族"部落的援助,但这些人很快就摆脱朝廷的控制,无视皇帝的命令,为争夺注定灭亡的朝廷的继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