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科学革命(14 / 22)
。在对气体的研究揭示出空气是一种较向来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的物质以前,这观念一直支配着化学思想。科学家们被吸引到气体问题上,是由于矿井和沼泽中存在着能用气泡加以收集并能燃烧的易燃空气。早在1755年,爱丁堡的约瑟夫·布莱克就通过加热石灰石而成功地分离出二氧化碳。然后,1781年,亨利·卡文迪什证明水是由两份氢和一份氧组成。接着,约瑟夫·普里斯特利(1733-1804年)又取得重要进展;他分离出氧,并证明正是氧元素在燃烧和呼吸中被消耗。他还进一步证明,在日光下,绿色植物从它们吸收的二氧化碳中分解出氧。从而,他解决了由产氧的植物与产二氧化碳的动物的平衡引起的碳循环的问题。
从气体研究工作中引出完备结论的是杰出的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1743-1794年),他在法国革命期间牺牲于断头台。拉瓦锡的典型的氧化实验非常简单。他将汞放在一个装有空气的密封罐子里加热,发现他得到了氧化汞,并发现空气的量减少了五分之一,亦即失去了空气中氧的成分。然后,拉瓦锡加热氧化汞,再一次获得汞加氧。他极仔细地称其所有物质的重量,发现每道步骤后失去或获得的重量等于燃烧过程中增加或减去的氧的重量。因而,他能摒弃传统的燃索说,用其著名的平衡原理来取代。
我们可以规定这样一个无可否认的原理:在技术和自然界的全部活动中,没有什么东西被创造出来;在实验以前和实验以后,存在着同样分量的物质;种种元素的质量和分量正好依然如故;除了这些元素的结合方面的变化和改变以外,没产生什么东西。
这样,拉瓦锡使化学先前的所有混乱现象变为一条元素结合定律。他在自己于1789年出版的教科书《化学大纲》中,提供了至今仍被使用的全新的术语。拉瓦锡将化学安置在坚固的科学基础上,因此,他的后继者知道了他们正在做什么、正在朝哪里进发。
在拉瓦锡的后继者当中,杰出人物要数约翰·道尔顿(1766-1844年)和瑞典化学家乔恩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1779-1848年)。道尔顿正式提出了有关物质的原子论(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而形成水);贝采利乌斯通过把电流应用于化合物、将它们电解(金属移向阴极,非金属移向阳极),分离出许多新元素。贝采利乌斯还将近代符号系统引入化学,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工作。他利用诸元素的拉丁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或前两个字母作为元素的符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