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面临的赋税(2 / 3)
母亲吃了几口,欢喜道:“想不到我儿做菜的手艺如此只好,将来就算没有地,也能去做厨师过活。你以前可是笤帚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这回病好,怎么勤劳起来,地里家里的活抢着干,还有一手好厨艺?”
孙元一笑,也不解释,只小心地剔掉鱼刺,将一块块鱼肉夹进母亲的碗里。
孙李氏今日中午心情极好,破例地多吃了一碗饭。
吃完,收拾好碗筷,还没等母亲坐回织机前,孙元就问:“对了,先前那冒成说马上官府就要征收秋粮,也不知道咱们家该上多少赋税?”
听到儿子这么问,孙李氏面上的笑容消失不见,代之以深重的忧愁:“元儿,娘没什么见识,也不知道该交多少赋税,还不是官差说多少是多少。一般来说,衙役们下乡收税的时候,到是由那冒成带领的,交纳多少,也是冒成说了算。去年,好象我们交了七钱银子。这官府收税,只要钱。还好,去年天热,我们的草席卖得不错。不过,就算那样,收入的八成也都归了官家。”
“八成,看来这赋税还真是不一般的沉重啊!”孙元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还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如果换成山、陕那种贫瘠之地,老百姓不知道要苦成什么样子,难道高迎祥和李自成他们要造反。
据孙元所知道的,此刻正值小冰河期,气候异常,各地年年歉收。国家不但不免除百姓的负担,还进一步加快了盘剥的力度。
而且,自从朝廷实行一条鞭法之后,老百姓完税都不交实物而是折合成银两。如此一来,丰收的时候,粮加低廉,卖不了多少钱。年景不好,物价腾贵,可地里却没有多少产量,依旧得不到多少钱。
一条鞭法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确实在短期内让明朝摆脱了财政危机,可经过几十年的实施,到如今已经显示出其中的弊病来。
孙元:“好,就算是八成吧,那咱们今年得交多少?”
孙元母亲一脸的愁苦:“今年天凉,草席也卖得不好。不过,依为娘看来,怎么也得一两银子吧。娘存了一年,本已经凑够。前一段日子你不是受了伤,抓药调养花去了不少。到现在,咱们手头只剩两百多文,都放在床角瓦罐里。”
“确实是差得远。”孙元眉头皱得更深。
孙元母亲:“要不,娘明日去你姐姐家里借一两银子回来,她家有些钱……”这话说得有些犹豫,显然她也不敢确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