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时机成熟(加更)(3 / 5)
,战场不像是其它地方,随时都有可能殒命,无人送终,此乃大宋之悲哀矣!”
正是赵构首开先河,使得从军依然有假期回家省亲,哪怕是有人不愿意从军了,不过也是极少数,更多人坚定心中的理念,继续为大宋效命,为皇上尽忠职守,还有一些家人支持他们从军,继续建立战功。
那些回家省亲的士兵都看到了赵构对于家中的安排,他们更加心无旁骛了,那些不愿意去的,赵构也没有勉强,直接准许他们脱去兵籍。其实,也是大宋兵力太多了,变相的裁军。
若是回家省亲不愿意再出去,日后不免会受到诱惑,或是被俘,这样的人难以继续效忠朝廷,赵构这才准许,不过也都给了他们抚恤金,相当于退伍之后的奖励。
兵在精不在多!
赵构一直坚持这个道理,兵力纵然有百万雄师,战斗力不强,也不过是死的更多罢了。经过这样的选择,大宋所有军队加起来不过三十万,十万禁军也被裁掉一部分,仅剩下八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戍守边关,十万大军在全国给地镇守。二十大军全部都是留下来的,这些人都是以一当十的勇猛之人,而且每日训练,从不间断,这也是赵构下达的旨意,为了日后反攻金朝做准备。
建业七年,赵构时不时的巡察各地,留在京城的时间甚少,多数都是在大宋各地寻访,上至繁华的市集,下到穷乡僻壤之地,都有赵构的足迹,而随行的必定有赵有恭、高宠二人陪同。
并且,赵构出巡全部都是微服私访,根本没有任何排场,更不会通知他们要去何地,有些时候赵构等人到了,那些地方官员都不清楚。正因为这样,赵构也会看见官吏昏庸无能,就会查办;也会发现为官清廉的好官,事后必定擢升。
修建河堤,清理河道,扩充堤坝,拓宽道路等,赵构鼓励商人投资参与建设,也就是资助,甚至可以将那条道路以那人的名义命名,以表彰他对当地的贡献,这让有很多商贾愿意出钱出力,赵构也要求修建堤坝必须是长年累年不坏,经得起风浪;桥梁不可出现坍塌事故,必定要保证质量,而他也会派人前去查探,这是百年大计,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在赵构登基这些年来,朝中大臣有些人已经逝去了,其中许景衡是真正的累死的,赵构追谥忠简;同年,宗泽老元帅病死在府中,赵构亲自主持他的葬礼,更是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种师道在赵构尚未登基时参与宋金初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