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理(6 / 9)
送军信暗号,远比古时烽火更妙。蜀地托名诸葛亮,将之称为孔明灯。”
“你是说那楼是一只方灯笼?”
“除此之外,当今世间并无第二个法子能让一座楼凌空飞去。”
“灯笼燃松脂能飞起,那楼何止大百倍?也能飞起?”
“无关大小,只关火量,灯笼大,火便须大,这亦是一理。”
“如何能让灯笼像一座楼?”
“一须大,二须真。‘天工十八巧’中,有灯巧梅镇云,那年正月灯会,他曾造过三丈高灯,远高过一座楼。他制作诸般人物花鸟巧样,形神皆妙,仿制一座楼其实更易;纸巧何仕康,能制三至五丈楮皮纸,韧如细绢。原本恐怕还要彩画巧典如磋,典如磋却中途遇事离开。不过,没有彩画,反倒更加容易。”
“楼里那些飞舞的人影呢?”
“走马灯。”
“那楼飞走之前,周围人还听到一阵巨响,如同牛吼一般。”
“哈哈,那不过是第五声蠢叫,在喊:大家快来瞧!快来看!俺们要飞啦!”
“但那等巨吼声,如何造得出?”
“这个有何难?《淮南万毕术》有载,铜瓮中注水烧热,水沸时密闭其口,急沉入水中,则发声如牛吼雷鸣。他们恐怕用的正是这一法子……”
“水底是有两只大铜瓮!我将才下去见着了!”刚才潜水那个精瘦汉子大声说。
程门板听了,拧眉沉思了片刻,才又问:“他们为何造出这些异象?”
“绕了许久,终于回到正题。这些失踪的人里头,有一个最紧要的——银器章。”
“银器章?”
“这整桩事情恐怕都是由银器章谋划。他先用名利诱使工部那个宣主簿,让他说动上司,由朝廷出头,编定《百工谱》。借这由头,将‘天工十八巧’聚集到一处。这原本是一桩工界千古未有之盛事,论起工匠一行,上至天子王公,下到凡民百姓,哪个能须臾离得了工之力、工之器?可工匠却自古卑贱,除鲁班以外,哪有几位工匠能够留名史册,为世人所敬?《百工谱》正可一补千古之憾,为工匠正名,为后世存技传艺。只可惜,银器章真正图谋恰恰相反,他并非要振兴工界,而是搅乱工界。京城百行听说此事,贪名之心、求利之欲纷纷被引动。只以彩画行而言,各家之间明争暗夺,生死相搏,甚而不惜戕害亲人。我猜,绝不是只有彩画行是这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