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分歧(3 / 5)
跋涉至任务地点,再下杀手。如果真要有这个想法,那么他的动机,恐怕不只是杀人灭口、阻拦任务这么简单。
香烟不知不觉抽了一半,而我,运转着刚还清醒的脑袋,越想越离谱。身旁的王军英,在坐着发愣,他不知道,我的心脏已经猛烈跳动起来,甚至已经将手掌,往枪把子上靠近了些。
关于这场任务,实质上李科长并未向我们提多少。神秘兮兮的宣誓,意义不明的任务,都是令人生疑的点。李科长当时说,我们的任务不过两样,一是保证邓鸿超的安全,二是寻找老前辈的下落。
而邓鸿超那里,则有我们不知道的任务。他只是含糊的向我们说明过,要来取什么东西走。至于说这次任务有多重要,我不清楚,只知道它肯定有那么点儿重要,否则不会专程把我们挑出来,坐飞机,住招待所。
也许,问题就在这里。
假如我以上的推断不幸言中,那么这个有问题的人,绝对不会是仅仅要阻拦任务那么简单。他要背后捅刀,不会等到现在,瞧瞧,路都走到了这儿,等到现在来灭掉了口,还得费心苦力的寻找出路,原路返回。不可能,他能毫无破绽的在队伍里潜伏那么久,就说明他脑袋不笨,甚至比我们聪明不少。他没理由这样做。
之所以要等到现在下手,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想通过队伍之力,寻找到任务地点,现在任务地点如愿找到了,灭口的原因也许是——他想独揽下所有功绩。
这个半生不熟的结论,犹如一个重锤,实实的敲在我的脑门上。这样的话,心肠未免有些太黑了吧!王军英是这样的人吗?我看不像,但见过那翻画面后,谁也不敢保证。说起来,自从黄班长牺牲后,自从摸到苏联人的蛛丝马迹后,王军英这个人,就开始有些怪了。
我丢掉烟头,又细细回想起来。的确是,就像我之前提过的那样,他到了这里之后,比以前更闷,脸色比以前更冷,时时刻刻都像惦记着什么心事。我结合起之前的猜想,又想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来。
会不会是这人看到黄班长牺牲后,贪心一起,想借这次任务领功,升官发财?还别说,这个还真有可能。毕竟,大家也就处于一个临时编制里,真要丢开一切,在利益层面讲感情,恐怕也没多少可以讲。
王军英这个人,闷里闷气,有限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这种发闷的人,只要不是脑袋瓜子笨,就必定是脑袋里想法多。文革里,关于人性的丑恶,我见得多了,他这种闷生,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