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线索(1 / 4)
沂南县城在凌晨时分显得悠然静谧,东方的天空中逐渐露出了一丝鱼肚白,李逸风驾车行驶在沂南大道上,没有目的地,就这么一圈圈晃着,从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唯一流露出来的,是木然。
车子一路向北行驶过去,李逸风脑子里闪现出的,全是李大海的话。
那是个久远的故事, 1974年夏季的某一天,一位年轻的战士怀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了位于滨海省武江县的李家营子村,没人知道这位战士什么来历,从他跋山涉水而饱经沧桑的脸上可以看出,这人必定经历过一番波折。
嗷嗷待哺的婴孩儿在战士的怀里不住的哭泣,似乎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凄凉和无奈,村子里好多人都留下了心酸的泪水,出工回来的李大海夫妇恰好就在人群之中,赵秀蓉看着一个大男人抱着个孩子不容易,和李大海商量了一下,把战士领到了家里。
那时候农村穷啊,没有什么像样的食物招待战士,赵秀蓉拿出几个黑面窝窝头,看着战士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孩子还在哭泣,赵秀蓉抱起孩子,看着他粉嘟嘟的小脸,未语泪先流。
四邻八舍的凑了些小米,赵秀蓉熬了些小米糊糊,给孩子喂下后,他才停止了哭。李大海两口子知道这个男人必定不平凡,这个年代类似于这种事情不胜枚举,两口子合计了一下,没有儿女的两个人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跟战士一说,战士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本来,战士就有这个意思,只是他一个大老爷们儿,有些话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听李大海夫妇主动提起,战士立刻给夫妻俩跪下了,临走之前,李大海也曾询问过这孩子的身世,但战士没有说,只说过了这段时间,国内的形势安定下来后,孩子父母回来找他的,把孩子拜托给李大海夫妇后,战士含泪离开了李家营子村。
时间就这么急速飞过,转眼间来到了1978年。在这期间,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来李家营子找他,李大海夫妇似乎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他们对孩子十分喜欢,一直当做自己的亲生骨肉在疼爱,也是在这一年,赵秀蓉产下了女儿李怡群,但是,并没有因为女儿的出生,就怠慢了养子,反而对待三周岁的孩子更加宠爱了。
1978年冬季,武江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情,地里颗粒无收,无奈之下,全村老百姓一合计,只有迁移出去才有活路,李大海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一家如果迁走,养子的亲生父母假如找了过来,必定会非常失望,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