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八章 何去何从(2 / 4)
做尽,他在远东崛起的这些年里,双手恐怕早就沾满了血腥,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不知凡几,如果按照联邦的律法,他这样的人恐怕早就被处决无数次了。但是话说回来,他这个人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十年了,在联邦私有化改革的进程中,近四百万人死于穷困、战争以及社会动荡,无数家庭在这十年中凋零破败,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哀号之声触耳可闻。可与此同时呢,郭守云所霸占的远东却是另一番景象,激增的人口,腾飞的经济,繁荣的社会,相对健全的福利体系,至为稳定的社会局面,在“苛政”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相对清廉的基层官僚体系,始终维持在百分之一点三以下的失业率……毫不客气的说,正是郭守云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人,在过去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为远东上千万人谋得了最清晰可见的幸福,更进一步讲,就是他挽救了远东的上千万国民。
杀一人为恶,杀十人为极恶,杀百人十恶不赦,那救一人是什么?救十人是什么?就一百人是什么?救一千万人又是什么?为救一千万人杀了一千人的人又应该如何去评判?这个问题恐怕谁都说不清楚,而不幸的是,郭守云恰好就是这么一个杀了一千人挽救了一千万人的特殊存在,所以,切尔诺梅尔金对郭守云的评判,多少还是偏向正面一点的。
为什么政治没有善恶之分,只有成败之别?无他,原因就在于此,试问,如果郭守云不杀人的话,不是行事不择手段的话,他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吗?他有机会为远东带来如今这一片繁荣的景象吗?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他郭守云所做的好事,只不过是一种更加虚伪的表现,他造福于远东,说白了还是为了他自己手上那点权力,嗯,他这就叫“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可问题在于,在这个世界上,主观的东西是看不见的,那是虚幻的,反倒是客观,那才是物质的,是实打实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说自己“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人,那叫坦率,那叫真实,甚至可以说那叫可爱,与此相反,那些所谓“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的人”才是虚伪卑鄙的,至少这种人华而不实。
或许正是如此吧,在这场暗潮汹涌的政治风波中,切尔诺梅尔金选择站在了郭守云这一边,他并不是看到了郭家的强盛,而是看到了郭守云在远东所获取的政治经济成效,他琢磨着,远东所搞的那一套如果推行到全联邦的范围内,没准也能适用,至少来说,那种改革的结果,不可能比所谓的休克疗法更差劲。
昨天晚上,切尔诺梅尔金与“我们的家园——俄罗斯”现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