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2 / 4)
他了。因为审来审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晁错你妈……
就这样。他荣幸地成为晁错的敌人,并且排位还比较靠前,大有赶超袁盎的意思。
现在,皇帝突然把他放了出来,还和袁盎同时封了官,这是他本人始料不及的。
而对群臣来说,这是一个信号。提拔了晁错的敌人,接下来会干些什么,似乎不难猜到。
几个在朝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就很快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亦或是有人授意)。
十几天后,丞相陶青、廷尉张欧、中尉陈嘉,联名上书,弹劾晁错。理由找的很堂皇——“亡臣子礼,大逆无道”,议应腰斩。
三个人手拉着手进了宫,把奏章呈给皇帝后,忐忑地站在一边。
刘启看了看奏章,又抬起头,表情复杂地看了看他们,没有说话。
刘启的举动,让三人更为不安。
沉默良久后,刘启突然拎起大笔,在奏章上写了一通。然后随手把奏章掷于地上,甩袖而起。
三人吓的连忙跪地。陶青爬在地上捡起奏章,慢慢打开,赫然一个“可”字。他愣了,皇帝的表现和批文的内容出入也太大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张欧、陈嘉见他表情怪异,连忙凑了上去,看到那个“可”字时,也是一愣。
就在此时,刘启开口了,“现在就去办吧!”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心中暗想:这行事也太急了吧。
可鉴于皇帝刚才的反常举动,都没敢说出心中的疑虑,叩头唱了声“喏”,然后轻轻地退了出去。
出来后,三个人犯嘀咕了。
皇帝叫他们现在就去砍晁错,可那个人毕竟是“三公”之一啊?连个正规诏令都没有,就撩胳膊动手,似乎有点出格了吧?
三人对了一阵脑子后,没悟出个所以然,甚至怀疑皇帝刚才说的是一句反话。
现在,三位老兄后悔了。后悔没能当面问明白,搞的大家很被动。
可人都已经出来了,总不至于返回去确认吧?他们还没胆量傻着脸去找抽。
可这事情还不能不办。
不管皇帝说的是不是反话,毕竟是让他们现在动手。如果毫无举措,皇帝追究下来还是小事;若晁错这个时候傻不拉几地跑进宫,把皇帝吓出个好歹来,可就担当不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