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华人银行之星(第八更!)(6 / 7)
,就相当于借5oo块钱一样。
殷俊可真是佩服了陈友汉的气度,以及陈必成的教育。
也只有这样的家族出来的人,才能得到华商们成功之后的回报啊!
虽然有可能他们贷款出去的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收不回来,但由于他们贷款帮助的对象是华人,是从来以“信义第一”为理念的华人,所以大部分的投资,还是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由此才展壮大起来的。
如果这钱是借给东南亚的这群土人,别说是抵押不够,就是抵押足够了,恐怕也大部分都是血本无归的。
华人不一样,在古代的时候,我们的商人做生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借贷款协议,都是凭着一张嘴巴说,然后就拼了命也要完成承诺,不可能是直接吞没了别人的东西,那可是会让自己子子孙孙都抬不起头来的事情,做不得!
古代华国人的教养,可是相当严格的,大家对于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时刻铭刻到了心里,不会来个什么学了就忘,反正没什么用之类的想法。
晋西一穷二白,为什么晋商从明朝就横行天下?
还不是因为一个信字吗?
他们可以坑蒙拐骗,可以巧取豪夺,可以栽赃陷害,但只要是他们承诺的事情,那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做。
华国的商人们,不说是在盛世的时候如此做,就连在动荡不安的清朝也是如此。
在清朝快要崩塌之前,大家在上海滩大肆炒作橡胶,导致了国家财政垮塌,以及民间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银号倒闭。
其中就有一家银号,倒闭了之后,变卖了自己在老家所有的财产,在津卫和华京两个地方租了一个小铺面,专门回收那些自己银号出去的银票,一直到民国时期都还在做这个事儿。
人家这是凭什么啊?
不就是因为心中的信义使得自己过不去这一关,所以倾家荡产都要做得有始有终吗?
这要换到今日,别说是华国人,就是向来标榜自己“遵纪守法”的美国人,那也是倒闭了之后我管你是谁的。
要谁做这样的事情,社会的风气第一反应绝对不是说“这个人好仗义好有古人风范”,而肯定会说“看吧,不知道他骗了多少钱,现在才来赎罪了”——把人愿意往恶的方面想,而不是往善的方面想,这是一个很然人无奈的社会现实。
再比如说,《乔家大院》里面票汇天下的乔家,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