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价之争(5 / 6)
是偏离的价格。定价合适的IPO是,开盘日股票上升10-15%,减轻投行承购的责任,迅速地回报核心客户(愿意按照开盘价认购),同时,为媒体制造轰动话题,为发行者留有价格上涨的空间以便后续发行。这方面需要的是IR的能力,进行宣传和营销。
四、估值理论模型:投行们似乎认为他们必须把定价用一种估值理论模型来包装,也就是说,让他们给出的定价看起来像是固有估值的结果。于是,就有了DCF(Discounted Cash Flo现金流量折现方法),输入的数据总是扭曲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更改,直到获得想要的数字(根据前3步获得)。
设计该环节也是为了避免法律处罚,因为法庭似乎也认为此过程的合法清查也需要DCF估值。
五、再评估需求:尽管认为路演是为了帮助发行公司及其投行向投资者宣传销售,信息是双向传播的。投资者的观点和反应能够帮助投行重新定价开盘区间,直到上市看盘日,最终价格才会被确定,给投行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反复调整。
说白了,这一场定价游戏,核心还是来自评估投资者情绪和对股价的期待趋势。
风行2006年度的盈利为48亿人民币(6.15亿美元),2007年一季度的盈利达到了16亿人民币(2亿美元),如果按照纽交所平均的市盈率20倍来计算,风行的估值不过160亿美元,即使进行一些权数的增加,估值也在200亿-250亿左右。如果按照发行1亿ADS(1股/ADS)计算,投行给出的每股初始发行价为48美元。
但这个价格,林风并不认同!
要知道,前世时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市盈率可是达到了80倍!
在风行现在受到全球投资者追捧的情况下,依然以常规的市盈率去估算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风行的负债率极低,现金流和现金储备又非常充裕。
要知道,即使不上市,现在风行的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了!
所以林风坚持认为,风行的初始定价不应该低于40倍的市盈率,也就是估值320亿美元,这个价格才是比较合理的发行价格。
但投行则认为这个价格偏高了,这样的话每股发行价将达到80美元,很少有公司在这么高的价格上发行!
双方争执不下,林风态度非常坚决。
到最后,他甚至提出了如果低于这个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