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稳定(1 / 3)
跟姜荣安说起这事的时候,两人也都觉得很是巧合,好在他跟京兆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接触的地方,倒也不怕被刁难。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们只怕十几二十几年都会留在京城了,所以要研究的那些东西也都要搬过来或重建,这就需要一个保密性还可以的院子。
如今京城繁华热闹,京城里头不说寸金寸土,好地段的房屋价格也是涨了许多的,要找到个适合的并不那么容易。
不过在京城这边,姜家家庙那边也是能帮上忙的,相比其他人对姜荣安的不确定,他们早早地用上了肥料方子,还是针对某些特地果树的,再加上绒布的事,获益方面自然不用说。
这几年姜荣安在府城的举动,家庙那边还是很清楚的,其实心里也很是期待,也给了许多的帮助。
而在京城这边,家庙的人不能说是地头蛇了,但一些事情以及关系肯定是很清楚的,起码也能给上一些助力。
所以姜荣安在工部其实还是可以算如鱼得水的,毕竟他与同部门内的人没有实际上的利益冲突。
这样自然不会长久,但是有利于姜荣安站稳脚跟,等一切都稳定后,自然也不怕别人的笑动作了。
三化县那边回了信过来,表示对这事很高兴,同时也说了下严青禾和严正堂的打算,他们办了学院,不过却不在原来提过的天香县,而是在三化县的一处山上,那山上有个废弃的道观,确实要以此为基础的。
堂兄弟两人知道读书人是为了走商仕途,可是万一没有走上仕途了,总要有别的选择,所以书院会提供其余的一些技艺学习研究,促进社会发展也是为自己谋一个生路。
姜荣安仔细看了信,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提了许多的建议,同时也给予小舅子最大的肯定和后盾,人总应该有个尝试,找条不一样的路的。
他们的时代变化不快,但谁又知道是否有别的变故或推手在作用?
为未来的一切可能做好准备,或许自己当下未用到,但是未来呢,总是能让子孙得益的。
日子稳定下来之后,除了休沐的时间,姜荣安都要去工部报道,研究那边的资料案例,或是阅读工部内那些不知道积压了多久的书籍。
因为有易尚书的帮助,所以姜荣安不用去做类似整理文案或是备份的事情,这样的另眼相待难免有人有意见,但都让易尚书给压下来了。
皇帝对姜荣安的看重,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