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残梦(13 / 14)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恨不得直拿脑袋撞墙,再哀叹一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是,郑芝龙偏偏是个投降的极品,反而恬不知耻地极力讨好博洛,说自己留在福建还有用,可以招降坚持抵抗的郑鸿逵、郑成功、郑彩等人。
郑芝龙无耻无极限,但博洛给他封了顶。——你都不能把他们带到福州来,还能指望你把他们招来?
郑芝龙态度恳切,博洛的回答也很爽快:这不用你老人家操心,也不用我操心。(此与尔无与,亦非吾所虑也。)
话虽如此说,其实博洛暗中利用郑芝龙的声望,顺利招降了施天福、郑芝豹等部十多万人。
移送到北京后,郑芝龙被编入汉军正红旗,为清军效力。两年后,郑芝龙以归顺之功封为一等精骑尼哈番,跟他妄想的王侯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博洛诱捕郑芝龙后,撕毁之前的所有协议,兴兵讨伐泉州,大肆杀戮。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氏来不及逃离,遭清军凌辱后自杀身亡。噩耗传到金门,郑成功抗清的意志更加坚决,彻底走上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找一个窝,好难!
郑芝龙投降了,郑氏集团中除了郑芝豹步大哥后尘之外,郑成功、郑鸿逵、郑彩、郑联都竖起义旗,继续坚持抵抗。十一月,福建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鲁监国朱以海。
从绍兴逃离后,朱以海在富平将军张名振的护送下,自台州“海漂”。虽然逃离了清军的追捕,但“海漂”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朱以海一行人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必须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距离浙江最近的,便是舟山岛了。但守在舟山的,还是那个只承认隆武政权的“愣种”黄斌卿。他是让鲁监国上岛,还是像对付王之仁一样动粗,这还真不好说。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朱以海、张名振的船队抵达舟山附近时,已投降清军的张国柱正在指挥定海的部队强攻舟山。黄斌卿撑得很艰苦,也是抱着“病急乱投医”的侥幸心理,向不远处的张名振求救。“路人甲”张名振并没有“打酱油”,当即命令部将阮进率四艘战船偷袭张国柱的后方,为黄斌卿解了围。
欠人家一个大人情,黄斌卿只好勉强同意朱以海、张名振登岛,还与张名振结成儿女亲家,以表感激之情。不过,黄斌卿还是很讲“原则”:登岛可以,入城不行。暂住可以,常住免谈!
朱以海一心想在舟山搭个窝,看来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