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绣衣使者的日常 (1)(13 / 23)
”
“您对陛下,可真是信心十足哪。”荀彧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
“那是当然了。”伏寿整张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自信而幸福的笑容,“那可是我的夫君、当今的天子啊,一个能在董卓、吕布、李傕、郭汜、杨奉等虎狼之间周旋数年,仍能保全汉室的男人。”
没等荀彧回应,她忽又轻声喟叹:“不过荀令君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有可能,我真想赶到官渡,与陛下同进退,也胜过在深宫里每日提心吊胆。”她看荀彧脸色有点僵硬,又笑道,“说说而已,荀令君别这么紧张。这点轻重,我还分得清楚。”
刚才还对天子信心十足,现在却又担忧安危,女人的心,真是矛盾。荀彧心想。伏寿敛起笑意,把略显丰腴的身子挺直,她身材本就很高,这么一挺,对荀彧就成了居高临下的俯瞰。
“对了,听说最近孔少府在城里四处游走,可还是为了聚儒之事?”伏寿问。
荀彧苦笑着点点头。孔融除了到处宣扬赵彦被迫害的事情,一心一意只忙一件事,就是搞许下聚儒之议。这最初只是曹氏一个小小的安抚手段,却被这位大儒抓住机会,大声嚷嚷,传书各地,拳打脚踢弄到了今日的局面。
伏寿带着丝嘲讽道:“哦,看来孔融是打算把这次聚儒,搞成第二次白虎观啊,他野心不小。”
章帝建初四年,天下大儒群集在京城白虎观内,今文派与古文派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最终核定了五经同异,由班固执笔写成《白虎通义》,成为儒学名典,影响深远。孔融这一番举动若是成功,史书上恐怕会大大地书上一笔。
荀彧道:“学问之议,有裨人心,乃是好事。可惜眼下战事紧,朝廷无余力顾及,只好辛苦孔少府一个人了。”
荀彧的意思很明白,你想玩可以自己去玩,我们不拦着,但绝不要指望朝廷给你什么襄助。伏寿其实对孔融也很无奈,她不认为这种文人的耍嘴皮子能有什么实际用处,可孔融却乐此不疲,大概是为了虚名吧?她不由得暗自庆幸当初没把他拉进反曹阵营——这家伙当自己人的破坏力比当敌人还大。
于是伏寿道:“这些事情我们妇道人家不好参与,荀令君您定便是。”算是表明了汉室的立场。
两人又闲谈了几句,荀彧便告辞了。当他离开皇城返回尚书台时,却在门口看到一位出乎意料的访客。卞夫人荆钗素裙,满面愁容地等在门外,她看到荀彧过来,快步迎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