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2 / 2)
船,在国外尤其喜欢,因为船让他想到回家。
这些零零散散,无意随意的片段,让我深信他是真情流露。奥运会后,萨老师对我回忆在大阪街头保卫奥运圣火时的情景——他与诸多同胞胳膊架着胳膊,脸迎着雨,口中高唱国歌。他说,他流了泪。谈笑间,当时情状如置眼前,我没办法不受感染。
因为真情流露,所以文字不华丽,也足以打动人。
他写“中国的眼睛”章照止(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我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写到章的女儿是盲人,结尾处连写了三遍“她看不见”,最后又追加一句“中国的眼睛的女儿,她看不见”,令人不忍卒读。许多日子后,在东四一家小饭馆,萨老师对我说起正在写作的《京城十案》,他说着说着,手起筷落,也顾不得捡;他提起某位警官被迫离职时,上司为之除下肩章、警徽,却“啪”地向其敬了个礼,警官哭了,萨老师的眼里也有泪光闪动……
主旋律的萨老师关注一个问题时,通常带着演义体的摄像头。
比如,一桌子人吃饭,谈起京城某著名出版人,大家关注的是作品,而萨老师插嘴,“噢,他!八卦掌练得不错!”而后又补充,谁谁谁是协和的名医。他要说的不是人家的医术,而是名医“下夜班时有防狼绝技——袖子里藏着链子锁,几辈子的家传武功”。
有段时间,我回人大,总觉得校园里隐隐有武林高手,萨老师曾写过某系黄教授会“倒脱靴”;某系史先生每天在树林里练刀,他的女儿舞得一手峨嵋刺……
隐隐有武林的世界,便是萨老师努力复原的江湖。
那江湖属于评书,人人皆有传奇,事事皆可演义;那江湖有功夫,有侠,有盗,有匪,有清官,有奸人,英雄多出屠狗辈;那江湖带着七侠五义、拍案惊奇、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的痕迹;有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凡事讲良心;百姓有最朴素的智慧、情感;捕快有最简单的职业操守——除暴安良……那江湖在大变乱时,国破山河在,为了尊严国人愿付出一切。
萨老师只是切入点和别人不同,其实,他也就一招——在平常人平常事中,找到最具笑意的那个点,然后林林总总、絮絮说来,最后都归至他努力复原的那个江湖。
我猜,那是他心中可爱的中国……
林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