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湖碎尸案 (1)(10 / 24)
从现场残留物查出点儿端倪的,无奈案犯做得十分干净,旅行袋是新的,而且是随处可以买到的一种,很难排查。
尸体残块上也没有什么手术疤痕之类的线索,事情到这一步怎么办呢?
宋队长说了,还能怎么办呢?照毛主席说的,走群众路线呗。
在实现装备电子化之前,北京警方破案的一大法宝就是“群众路线”。
所谓“群众路线”,就是走访案发现场周围的居民和流动人口,从他们的口中,搜寻可能的线索。
那年头老百姓好奇心强,也喜欢给警察提供线索。不过这皇城根儿底下的主儿都是最能侃的,像侯耀华先生那样的主儿能侃得动物园猩猩娶大象。
龙潭湖周围的各位当然没这个本事,但忽悠个把警察依然不在话下。于是,仅仅一天的调查,就让侦察员们饱受各种八卦信息的轰炸之苦,连看自行车的老头30年前偷窥过女厕所这类情报都掌握了。
由此可见,每个刑警其实都有执掌一个报刊八卦版的本事,只不过大多数警察同志专心于本职工作,不愿意去干罢了。
不过,信息太多容易致人麻木,很多消息让人眼前一亮,最后证明毫无价值。
老宋急了。
要说这种杀人案,离发案时间越近,越容易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如果三天还入不了门,能不能破案多半只能看天意了。
这位队长干脆坐在那儿,把大家收集到的信息再滤一遍。老宋外形看着像个张飞,其实他在队里大多数时候起的却是大脑的作用。
看了半天,终于有一条信息让老宋点了头——这里头,有门儿。
如果住在龙潭湖附近的朋友,可能还会记得当时湖心岛上曾经修过一个“龙宫”,号称声光电一体的现代化游艺设施。当然现在见识多了,大伙早就知道那不过是拉上电线,弄几件模型糊弄土包子的玩意儿。提供线索的是当时给“龙宫”当管理员的一对儿山东夫妇。
这两位的来历让宋队长感到安心。那年头山东人大多朴实诚恳,不像天子脚下的一些人讲起话来嘴大得没边,最后再告诉你是晚上上厕所听隔壁那边聊天听说的……这种无头谣言让你根本没地儿查实去。
和大多数这种唬人的玩意儿一样,龙潭湖的“龙宫”开业的时候热闹了一阵,此后就生意惨淡。这一对夫妇照管着“龙宫”,却也悠闲自在,清晨的时候,就在“龙宫”旁边的草地上开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