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湖碎尸案 (1)(22 / 24)
点儿莫名其妙。
“北京好玩吗?”
“好……好玩。”
“那你跟我说说,都去过哪儿啊?北京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啊?”
“嗯?”矬哥愣了,心里大概琢磨,你北京警察还用得着问我?
不过,在这儿警察同志说了算,矬哥只好开始说了,“香山、颐和园、故宫、北海、中山公园、八一湖、紫竹院……”
“还去过哪儿啊?”
苦思冥想。
“嗯,还有十三陵,国子监,雍和宫……”
矬哥不容易,居然能回忆出五六十处。
“还有吗?”
再次苦思冥想,最后矬哥终于摇头了:“没了,就这些……”
“嘭!”睡佛似的老宋忽然把桌子一拍,厉声喝道:“怎么就不提离你们家一站地的龙潭湖?!”
【篇后记 死刑之前】
在采访这个案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宋这一拍桌子,这也是全案审理关键的一个转折点。那位观审的明星,看到这儿回头跟管宣传的那个科长说,我们剧本得改——他看出这里面的诀窍了。
其实,这个审问的关键是看准了“土字脸”矬哥的弱点。从抓人到审问,老宋早看出来,这个“矬哥”不是个扛得住事儿的人(不过也因此推断他可能不是主犯)。前面不断地增加压力,半夜的连审,都是为了让他紧张的神经越发绷紧。而后老宋问他,故意把节奏放慢,会让他对老宋的讯问产生一种异样的企盼。接着,又用问旅游景点的方法转移其视线,当他刚一放松的时候,猛然点出他最怕的“龙潭湖”三个字来。
这就好像对一块铁,放硫酸是腐蚀,放硝酸是氧化,同时放硝酸硫酸就是王水的效果。几种力量,又拉又扯又放松,作用到一个心里有鬼的人身上,做得好了会比渣滓洞的老虎凳灌凉水更有效果。
矬哥,当时全身都软了。
虎躯一振原来是这个振法啊。
其实,听有经验的老警察讲过,像矬哥这类人,一问就说,顺竿儿爬的主儿,肯定是扛不过去的。警察不怕你胡搅蛮缠,不怕你吼叫暴跳,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死活不开口的。你不张嘴,咱从哪儿下手呢?
不过,按照现行法律,警察对你进行讯问,你不据实回答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死活不开口也大多没什么好果子吃——要不,咱怎么不引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