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还真不怎么在乎级别。(16 / 22)
创,当年冀中鬼子扫荡的时候,也有这毛病。
据说在我们老家冀中,鬼子扫荡进村,进了院子先奔女茅房……
熟悉日本AV的同志可能会若有所思。
别把鬼子想得太变态了,这是日军当时严肃的战术侦察。
战术侦察干嘛要奔女茅房呢?
因为从那儿就可以判断有没有武工队住过。
我们老家的情况与东北不同,冀中的男女厕所是分开的,男厕所是在街上的,而女厕所则是在家里的。这是因为此地商旅频繁,行客不断。客商都是男的。老家人贪心,男厕所放在街上,可以把这部分农家肥留下来,不让它憋到外村去。而冀中民风封建性又比较强,女厕所设在院里,有少让家里女眷出门抛头露面的意思。
当然,这得是比较大的村子和集镇,小村子,就没这么讲究了。
当时八路军武工队活动有一个规律:大队专住小村,小队专住大村。这是因为,大队住小村,一控制村头村口,整个村子便成了八路的天下,开会、派饭、减租减息,工作在全村就开展起来了。反过来,队伍只有几个人,那么就会住大村,找个堡垒户或者高房大院的地主家,悄悄进去,派个岗哨上房压顶,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住下了,连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
问题是武工队住下后,只能隐蔽,不能随便上街——在任何一国的乡村地区,战时出现新面孔都是很扎眼的。
隐蔽是武工队的长项。可是时间长了,总要解决五谷轮回的事情吧。无法出门的武工队只好借房东院内的女厕所使用。
时间一长,鬼子逐渐摸到了规律——进村先找女茅房,一旦发现里面的墙上有尿迹,就说明此处住过武工队!据说,这还是爱琢磨的冈村宁次中将亲自总结出来的呢。
这件事,冯志在《敌后武工队》里面也曾描述过。
不过,“教授”搜葛同心他们家厕所,跟鬼子的经验肯定没有关系。
他是观察那老太太的表现得出的结论。
“教授”一直在盯着葛老太太看,他的本来意图是看看警察动哪儿老太太会紧张。但看来看去全无破绽,让他微感失望。
不过,他终于发现有点儿蹊跷:老太太隔一会儿,总要往院里有意无意地瞟一眼,时不时地又瞟葛同心媳妇一眼。
看葛同心媳妇很自然,属于沟通和交流,可往院里她看什么呢?几次以后,“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