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还真不怎么在乎级别。(4 / 22)
抢劫案,案犯最终伏法。
破案中,老马对一件事儿迷惑不解:案犯是在内蒙作的案,准备逃去东北,这条路,不用过北京嘛。
案犯很老实地回答:“我这是来看看毛主席。”
老马愣了半晌,问:“你去看过了吗?”
“看过了,”案犯答道:“一进去,我就默默地说,毛主席啊,杀人犯看您来啦……”
马天民跟着点头,心里想的却是主席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得说,这叫啥子事儿呦?
这位被安书记揪住的,肯定不是杀人犯。
“教授”跟安书记说:“你撒开他。”
安书记脑袋晃得跟摇头鸭子一样:“不行,我一松手他就跑了……”
那男的满脸无奈:“我不跑,这么多警察看着,我怎么跑?”
最终,警察跟安书记保证,肯定不放他们走,这才算松了手。那男的和那女的收拾了半天衬衣,衬衫上头俩汗津津的大手印儿,就是去不掉。
这男的举止从容,可是“教授”觉得他们俩有点儿问题,于是分头讯问。
“教授”觉得有问题的是两个人的年龄——那个男的将近四旬,那个女的年轻点儿有限。当时这个岁数刚结婚的确让人觉得有些异样。
分开审问,那女的紫涨了面皮,才把事情说清。原来,她跟这个丈夫是二婚,自己本来是一个寡妇。所以,在当地,这个新婚多少有点儿受人歧视的样子。
询问那个丈夫,所述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说都怪女的,按照当地风俗再婚不摆酒宴,所以闹着非来北京不可。自己觉得本来不能摆酒就对不住人家,来就来呗。兴冲冲地到了北京站,结果碰上这样的倒霉事儿。
最后,那丈夫才问:“拉我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啊?”
有警察差点儿乐了。
据跟着“教授”的侦察员回忆,当时问了这男的半个小时,自己心里的看法,倾向于安书记是急火攻心,抓错了人。
天下哪有这样的巧法!?
但是,到外面问安书记,却是赌咒发誓,说这男的就是那姐夫,虽然说不出特征哪儿像,就是像——不是像,就是他!
这时候,“教授”却在拿着那丈夫的笔录看,此人名叫“金荣”,职业很正当,是齐齐哈尔车辆段的职工,证件一应俱全,态度平和自然。
“教授”把笔录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