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还真不怎么在乎级别。(9 / 22)
“有,不过是一百多人的,不太清楚,你如果需要金、齐、葛三人的照片,我们有留档的。”
“不,就是合影的最好。”听说照片上有一百多人,“教授”乐了。
他为什么乐呢?我国警方规定,对辨认嫌疑人,必须照片上超过十人才可定为有效,这一百多人,太合适了。
我们看美国电视剧,里面有弄一排嫌疑人来指认的镜头,往往会觉得蛮新鲜。实际上我们警方早就在这样干,只不过出于不透露侦破技巧的原因,没有搬上银幕而已。
这里面也发生过不少笑话。
一次,忽然传出某老总被双规的谣言,这真是无中生有的事儿。查来查去,原来是某个员工去指认盗窃嫌疑犯的时候,发现老总赫然在列。
老百姓常常顺理成章地认为,供辨认的人员,除了真的罪犯,其他也都是作为嫌疑人抓进来的。其实,为了凑够供辨认的人员,警察们经常会把其他案件的办案人员,门口的司机,来访的客人都“抓”来充数,他们也大体没有意见。
那天,老总来谈“共建”,正赶上认人,警察请人家司机充一个数,这位老总好动而且好奇,说把我也算上行不行……
没想到认人的恰好是他们公司的员工,老总不认识人家,人家可是天天看老总照片的,于是……
警察后来很郁闷:真双规,也不归公安局管啊,你造谣也有点素质好不好。
为了最终证明此案的作案人员没有错认的可能,“教授”把安书记叫来了,说你看看,这个合影里面有没有你说的那个姓齐的,还有那个姓葛的?
安书记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是那姓齐的,这个是那姓葛的。
再问问车辆段的人:“这两个是不是?”
连连点头。
好了,此案已经没有疑问,就等凌晨下手了。
四点还要去葛同心家搜查,这一天,从审问到汇报,从北京到牡丹江,太疲惫了,警察们和衣而卧,稍微休息一会儿。
“教授”形容,自己觉着也就是打了个盹,一睁眼,只见满室阳光。
“教授”当时脸色就变了——不是四点去抓人吗?这天都亮了,怎么也没人喊我们一声儿啊?!
看到天已经亮了,“教授”顾不得风度,一脚一个把身边的北京警察们踹醒,心里还在奇怪当地警方的人怎么还不露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