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3 / 7)
半点!若非宫变之后自己对杜拂日由欣赏变成了厌恶与提防,杜拂日欲解自己心结将这个秘密说了出来,谁又能够想到这个起自汾阳郡公之后的家族是如此的悲哀呢?
虽然名义上郭家已经举支伏诛,惟独一个郭十五郎被特意赦免了出来仿佛回了太原老家,实际上郭家除了郭守等为首几个被处斩外,余人皆是打了流放的旗号被转去了西川潜居,可也是从此在长安除了名了。
这件事情的起因,却不过是那个道士——长生子。
而宪宗皇帝因着文华太后之死并茂王的死特意赦了郭十五郎,恐怕还有其他意思——郭家在长安的这一支算是从此除了名,为这个的缘故,那些郭家子孙从此再难踏入长安一步,因为郭家的罪名是无法清洗的,至少在位传二十一帝前无法清洗,按照长生子解释的推。背。图上的谶语,李室的福祚只有二百九十年,为二十一帝,在宪宗皇帝时,他是第十九位。国祚距离二百九十年已经没有多少年了。
当初郭家含冤顶罪,原本就是因为长生子忽然奔魏,宪宗与杜青棠担心他是魏州预备的细作,得了那两幅谶图与谶语后,河北立刻就要借机起事,为了社稷稳定,只得牺牲了郭家以早做准备,甚至连长生子帮着撮合过的薛娘子与沈郎君也遭了池鱼之殃!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无辜的郭家,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再回到长安的,关中本就多豪门,又何况是长安天子脚下?从来长安大,居不易,太原郭氏也算是望族了,可在长安落脚到底还是从安史之乱时,汾阳郡公的从龙、救驾数功,又娶了公主嫁出了一位太皇太后,这才得以成为长安望族之一。
因此郭家的血脉固然留存了下来,可是若想恢复名誉,至少也要等到了宪宗皇帝后再过了两朝无事,此事才有可能被揭发出来正名,到那时候,郭家还有没有杰出的子孙来振兴家业且不去说,要入长安怕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宪宗皇帝心中有愧之下,借着文华太后与茂王的死,赦免了一个郭十五郎——之所以选择郭十五郎,这是因为郭守身为郭家家主,与节度使勾结谋逆这种事情,他岂能脱身?而郭守的长子长孙这干要人也是难以脱身的,想要施恩,为了自然,自然只有在幼子幼孙里面挑选,若是孙辈未必能够承得起事,而郭十五郎身无功名,素来只在长安浪荡,而且郭十五郎当时虽然是长安的纨绔子弟,可他未曾做官,并无死敌,选了他既不至于叫人生疑,又有可能活下来。
如此郭家到底留了一个人——一个名正言顺可以留在长安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