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答辩在议事厅举行。 (2)(21 / 22)
之中,走入真正的自然对于封闭在盒子里五十多年的火星人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诱惑。被否决的项目是胡安提出的出兵议案,这项议案已经悄悄地进入提案区两个月,一直在波澜不惊的潜伏中暗暗造势,几乎获得了优势,只是在最后的表决中被多数反对。安卡的死亡消息传到了议事院,为清早的会议蒙上了一层无法忽视的哀伤。没有人能不正视他的付出。地球人平安地回来了,千恩万谢中,答应回到地球替火星谈判添砖加瓦。
剩下的许多细节议案流于形式。作为一年一度最严肃的投票会议,绝大多数议案早已在数据库中获得了充分的讨论,拿到此时只是走一个过场。只有最重大的方案才会有最严重的分歧。
汉斯坐在台上,履行自己卸任前最后一次重要职责。清早的阳光仍像往常一样安宁,从会议厅的穹顶普照到每个人头上,不为任何动荡与悲哀动容。汉斯觉得有一点儿讽刺,在无悲无喜的日光中,悲喜都没有位置。他按照熟悉的程序处理流程,讲话像平时一样威严,态度像平时一样不偏不倚。经过一夜的动荡,他在会上心如止水。
当汉斯最终在正式议案的通过书上签字并打上烙印的时候,他的手犹豫了一下。他知道,当他的烙印落下,他与加勒满一生的城市就将成为历史。
他那个时候镇定自若,将所有的心潮澎湃留到了此时此刻夜的深渊。
※※※
汉斯平时避免回忆,避免回忆带来的软弱和犹疑。只有少数时刻,他会缓慢而庄严地打开心里的闸门,仿佛一场仪式一般,让记忆冲泻而下。他站在瀑布里,让看不见的水将全身拍击。
童年时,他住砂石房子。他在电影中见过半地下的掩体房屋,但他没有住过。自从他有记忆,就一直住在冰冷的山洞。那时身边总是战火纷飞,总是备战、迎战、作战、观战,总是等待、恐惧、再等待、再恐惧,总是有人死去,房屋在眼前坍塌。
起初的房屋在山洞,外墙由金属打造,金属太薄不能防辐射,太厚又面临资源不足,被封死的洞口需要很久才能开掘,一旦有炮轰,就有人无处逃脱。他们在困难中坚持了二十年,直到战争后期,加勒满出现。
玻璃是沙漠里最容易得到的材料,塑造容易,组装方便,靠气压定型,一旦毁掉,可迅速重建。加勒满的房子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生产能量、换气、水循环、生物培养、垃圾分解,它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轻巧地平衡了许多只碟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