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杜雨寒之死(4 / 6)
主编,最终将这件不光彩的事平息了下来。
如果单从匿名信的内容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毕竟杜雨寒创作话剧剧本的事又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而校方也只是不希望因为她的死对话剧参赛起到负面的影响,所以才会将她的名字从参赛名单中隐去。唯一比较吸引人的内容就是“杜雨寒的死很可能是杨玲用了某种卑鄙手段造成的”,而且也正因为这封匿名信的出现,让校方在记者会上颜面尽失,更何况华斯艺术学院又是一所私立院校,一旦出现这种不利于学校的新闻,自然会影响来年的生源,也难怪事后校方会找媒体平息事件。
可以说匿名信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影响力却是非常大的,虽然事后校方用尽一切方法将这件事平息,但是能摆平媒体,可未必能摆平学校全体的学生,这种事难免不会被传出去,由此可见,写匿名信的人不只是单纯地在揭露事件的真相,更像是故意想把事件搞得满城风雨。
“先是匿名信,接着是记者搅局,紧接着杨玲遇害,几件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并不像是巧合,更像是有人早已计划好似的,如果是,那么我之前大胆的假设就没有错,杨玲的遇害和杜雨寒的自杀有一定的联系,可是这个联系的点到底是什么呢?”孟少辉紧锁着眉头,思考着,“不可否认,杜雨寒在自杀前的经济来源是一个非常大的疑点,再有就是她自杀时怀有身孕也非常地奇怪,到底还有哪里是我忽略的呢?”
与此同时,负责调查杨玲遇害前的通话记录的侦查员的调查也有了眉目。
在杨玲遇害前,也就是晚上的22点16分的时候,有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呼入过杨玲的手机,通话时间大约有三分钟,这一点和王志的口供完全吻合,只不过由于这个手机号码是个新号码,而且在和杨玲通话过后就一直处于关机的状态,所以无法继续追查。
而通过对杨玲手机的电话簿翻查,侦查员发现除了王志外,她还和几名男性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调查发现这些男性全都是一些已婚的成功人士,通过向这些人询问了解得知,他们都是通过那个叫阿文的男人认识的杨玲,有些和杨玲也就是一夜情的关系,也有几个人曾包养过杨玲一段时间。而在杨玲遇害的时间里,这些人也都有不在场的证明,再加上分手后他们也都没有和杨玲再联系过,由此也排除了他们作案的可能。
“看来这个叫阿文的男人涉嫌组织****活动。”孟少辉说道。
“是的,不过之前王志提供的阿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