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信仰的追求与心灵的挣扎(2)(3 / 13)
是社会整体的生命,他因此得以深度探究底层生命的生存真相。一个知识分子有责任把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忧虑说出来,他的声音也许不足以覆盖大地,但正是这样的声音让我们听到了厚重冰层之下的痛苦呻吟,让我们直接感知了繁华热闹的浮沫之中隐现着怎样的“原生态”。我们常常探讨什么样的人是知识分子,在周昌义的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一种独立、真实、不虚妄的书写姿势。他站在那儿,凝神倾听来自底层的呼喊和挣扎,撞击与疼痛是同时刺入他心脏的利器,他有什么理由拒绝说出他的痛楚和忧虑?也许正是这样的姿势决定了周昌义的知识分子角色,对着世界,他说出真实的话,发出锐利的声音,以践行一个作家的良知。周昌义在遵行着他的信仰,与宗教无关,与人的生命有关,这是他思考与写作的基石,他信仰生命,所以面对生命的苦难,他不能保持沉默。
《江湖往事》触及的是我们当下的社会极其敏感而复杂的现实之一——关于农民工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早就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它所产生的持续思考也说明这是久悬未决的难题。周昌义在此时把他的目光和笔触伸向这个区域,无疑有着某种探险的意味,与其说这是周昌义的一次非常书写,毋宁说这是他对于自己勇气的挑战。《江湖往事》呈现的是一个名叫仁城的城市里的农民工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无论是赢得城市还是失去城市,都还没有进入这群农民工的期待之中,他们只要求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这是他们对于仁城的极限想象。然而这个标明“仁”字的城市,却以最大的冷漠和蔑视拒绝了他们。当穹小的哥哥穹大被钢筋穿透身体的时候,整个城市的躯体也被穿透。周昌义以一个“仁”字来为这座城市命名,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在“仁”的城市,穹大们不仅没有被仁慈地接纳,反而丧失了卑微而贫贱的生命。这是极为悲惨的事实,它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能通过各种渠道知道那些在最底层挣命的农民工,是用怎样恐惧或漠然的心理面对随时降临的灾难,他们的血汗托起了一座座城市的大船,而他们自身却陷在沼泽中被淤泥吞没。
这是一种绝望的生存,它遭遇的不仅是生之艰难,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无所希望的全面崩溃。穹小们是一个穷人群体的象征,这个群体散播在各个城市的缝隙,用他们沉默的力量,成为支撑城市庞大躯体的难以或缺同时又微不足道的分子。他们从事着城市最危险、最卑贱、最脏累的工作,得到的回报却最可怜,不仅身体承受苦难,个人没有尊严,就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