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2 / 3)
虽然他在说情,但他素来的佛学修养,却使他在文字中表达了一个真理:心是可以超越外物的。
我们身处于物质的世界,物质充斥着身内身外的每一个角落。但佛说,这些物质,并非世界的真相,它们不过是虚妄幻化的境地。唯有能认识真相的心,才能看穿这些虚妄。可重重的物质,迷惑了我们的眼,让我们将虚妄当做了真实。我们的心被物质蒙蔽,看不清真相的所在。
佛给予人们的教导,就是在给人心指明方向,让人心将幻化的物质看透,明白内心智识的重要。
所以,外物的缘起缘灭,没有什么可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心中保持的明了。就像这情之于书信,书信即是外物,它存在还是不存在,不会影响到心中那份炙热的情感。即便书信遭到了毁灭,心中的情感却不会因之而毁灭。反之,如果心中的情已经灭了,书信的在与否,也不重要了。
能明白这一点的,当知心的重要。学佛,即是在修心。修得一颗不为外物而动的心,于这物质的世界,便是不受其羁绊,获得了自由。
阿旺嘉措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对佛祖的教导,一点即明。但阿旺嘉措所向往的,不是不为外物所动的自由,他向往的,是这有情世间的情义。这是他与这世间割不断的联系,他的一生,注定要投向这有情,没有归途。
有情原不是罪,执著却会变成苦。阿旺嘉措心中所期待的,并非是柏拉图式的恋情。他喜欢父母对望时的那种默契,他喜欢父母和自己相拥时的喜悦。他相信,爱一个人,就应该牵她的手,与之共度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想来,这就是阿旺嘉措所有的憧憬吧。他想牵她的手,去他们喜爱的处所,看她笑颜如花。
他鼓足了勇气,去到她家的门前,让心中燃烧的激情,带他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看到了她的笑颜如花。
她牵了他的手。她的手柔软细腻,不像阿妈长了茧的手,却同样能将丝丝暖意传到他的手心。他喜欢牵她的手,这双手让他感觉实在,他知道现世有一个人,在真心地给予他关爱。这是除去父母后,最贴近他心的爱意。
他与她定下了爱的盟约,他们成为了亲密的爱侣。他们会一起去郊外放牧,一起观察秃鹰在蓝天上盘旋飞舞,一起指着远处山上的积雪傻笑,一起期待着格桑花开。他们去做他们认为最美的一切事情,让开心的满足,充盈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