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酿酒女(1 / 4)
仓央嘉措的尘世之游,是豪放的。金钱本来就不是他的眼中之物,活佛的身份更让他不用估算金钱的问题。所以每每去市集,他都会大方地买醉。他酒量极好,又喜欢一掷千金,所以每到酒肆,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招待。
渐渐地,桑结嘉措也听闻了仓央嘉措的挥霍无度。他有些担忧。这倒不是因为他吝啬那点钱财,每年清朝的皇帝都会从打箭炉(也就是今天的康定)的税收中,拨出5000两白银给达赖。虽然这属于宗教拨款,但由于达赖是受赠人,所以他本人是有权利去支配的。仓央嘉措的挥霍,与拨款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桑结嘉措担心的是,这样的花天酒地,容易让仓央嘉措的心野了。万一他在其间闹出什么祸端,很容易被自己的敌人抓了把柄。
不能让仓央嘉措掌握太多的钱财,这是桑结嘉措首先想到的对策。可谁能管住仓央嘉措的大手大脚呢?桑结嘉措想到了一个年老的喇嘛。
在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中,有一个传统,即认为转世灵童虽然有前世活佛的慧根,却没有前世活佛的学识和修养。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合格地活佛,就得认真学习。而教导他们的老师,虽然地位可能没有活佛高,但因为在此生学识和修养高,年轻的活佛必须听他们的教导,不能有所忤逆。如果活佛有不听话的情况,那就是在忤逆佛意,被打板子也是有可能的。
这些老师,被称为上师,是指他们有足够的德行来教导活佛。活佛们对这些上师都非常礼遇。所以派一个专门管账的老喇嘛,去当六世达赖的管账上师,仓央嘉措应该没有异议。于是,一个老得可以当仓央嘉措曾祖父的喇嘛,成了仓央嘉措的财务主管。老喇嘛干得非常认真、严谨,仓央嘉措用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向老喇嘛交代。
仓央嘉措不在乎金钱,跟他的心气有关。他不愿意求人施舍,更不喜欢受人管束。所以,他不愿意为了一点酒钱,去与老喇嘛争执,但他更不愿意为此放弃花天酒地的生活。虽然没有了用钱的自由,但他尚是一个内心坦荡的人,他不愿意为此纠结,便自觉地减少了外出的机会。
桑结嘉措对自己的措施感到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又可以高枕无忧地,做他的土皇帝。
可事事岂能皆如人意,当桑结嘉措放松了对仓央嘉措的警惕心,仓央嘉措却变本加厉起来。他虽然外出的次数少了,但每一次的外出,他只会更放纵自己。买醉、欢歌、调情,一切能够放浪形骸的方式,他都尽情地去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