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执迷(3 / 4)
旱降甘霖般滋润,像严冬里的新阳般温暖。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久别,是无尽的煎熬。别后的重逢却像是一道清风,扫去了所有思念的阴霾。
依然在那街头的酒肆里,他还是宕桑旺波,心爱的姑娘就坐在自己身旁。她盈盈动人的脸庞,和美酒一样令人陶醉。除了诗歌之外,恐怕没有别的可以描述他的心情。
纯净的水晶山上的雪水,
铃荡子上面的露珠,
甘露作的美酒,
智慧空行母当垆。
和着圣洁的誓约饮下,
可以不堕恶途。(高平译)
空行母,梵文音译为“茶吉尼”,意思是空中行走的人。在藏传佛教中的密宗中,空行母代表着智慧和慈悲的女神。对于仓央嘉措的“大逆不道”,恐怕平凡的人们难以接受,只有参悟透一切的飞天仙女,才能用她的慈悲包容他的恣意妄为,才能用她的智慧理解他对爱情自由的渴望。
于是,仓央嘉措把为他当垆的恋人,当做了充满智慧的空行母。他们之间的誓约是圣洁的,他们喝的酒是纯洁的。虽然他们之间有着男女的情意,但在这一切的纯粹之下,这样的感情亦是神圣的。所以就连仓央嘉措自己也相信,这样的感情美好得,不会让人堕入恶途。
事实上,在当时的西藏,那些当垆而沽的女子,大多有妓女的身份。她们卖醉亦卖笑,让人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那些秦淮岸边的莺歌燕舞们,亦是如此。她们中亦有为爱不惜一切的真女子,她们的心亦可如仙女一般地纯洁。
仓央嘉措的“破戒”,并不是为了成佛而刻意去经历磨难。他所执迷的,是现实自由的世界里的欢声笑语,而并非追求那些他不感兴趣的空灵境界。这个敢于对权贵、对礼教说“不”的小伙子,对于唾手可得的名利淡然弃之,毅然决然地追寻那最真实的幸福。但他的这一真性情,却将在未来,被认为是对世间最大的关怀。
我们很难说这样的褒词是如何生发的。至少我们可以理解,没有一副真性情,哪里会有大的成就。当年释迦牟尼还是王子时,如果没有一副关爱世间的真性情,如何会去寻找为世人破除一切苦难的方法?如果他成道之后,没有继续保持那份真性情,如何会殚精竭虑地将自己的智慧传播于人间?那口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地藏王菩萨,他的那种执著,不也是一种真性情?
或许佛教所传达的正是一份真,正是这份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