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托体同山阿(2 / 5)
后的关键。他怎么可能,在最后关头退却,功亏一篑呢?权力欲望就是这样的毒药,让人一旦陷入,就不可自拔。
桑结嘉措决心一意孤行,与拉藏汗对决。那结果,将会是一场灾难,不知会夺取多少人的性命。但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唯有向前,作最后一拼。
看着中毒已深的桑结嘉措,老年的喇嘛很是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劝解无法让这个人迷途知返。他唯有长叹一声,径自遁去了。缓步中,他口中依稀说着季节有更替、人生有苦甜一类的话。桑结嘉措不由跟了他几步,听到他说,上上下下乃是行路的道理。
老喇嘛的话,再明白不过了。他是说,再风光的人,也会有不再风光的一天,这是世间最浅显的道理。我们的人生,有时一帆风顺,眼看胜利就在前方,但谁又能料到,前面不会忽然出现难以跨越的沟壑?有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但谁又能料到,前面不会忽然雨霁天晴?痛苦与欢乐,都是相对的。低谷与佳境,也都是交替出现。
桑结嘉措听到老喇嘛的喃喃自语,心不由得悚然。他是何等聪慧之人,他的学识让他很快明白了这话中的真理。这真的是该他走下坡的时候了吗?作为僧人,他自然明白这更替的道理,但作为对权力有着渴望的野心家,任何可能的机会,他都不愿放弃。不,他不要去经历寒冬,他安慰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西藏的人民。
可若真是为西藏人民,他寻的应当是“不战”之法,而非一力的以暴制暴。身为僧人,当具有佛祖“以身饲虎”的牺牲自我的善念,而非操控军队,发起战争。
《金刚经》曾提到一大国中的三王子,素来很有善心。一日,他和哥哥去往山中玩耍,忽见到一只方生产的母虎,十分饥饿,眼看便要饿死。三王子心生怜悯,吩咐二兄先走,自己却留下来,要以血肉之躯喂养母虎。然而母虎身体虚弱,无法进食。他便自己刺破脖子,流出血来,让之舔食。这“以身饲虎”的故事,是要佛教信徒们能为他人想,只要能成全他人的幸福,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仓央嘉措在一次次的失去中,已经渐渐懂得了牺牲的价值。但对于一直索取的桑结嘉措而言,别说“以身饲虎”了,就连一丁点的权力,他都是不愿放手的。
他忘了一个僧人的本分,忘了一个老人的本性。疯狂的欲望,将人心底的最后一丝理智和怜悯摧毁。心中“善”的念头,早就湮灭,取而代之的,是战火燃烧的杀戮、血腥,和不顾一切的追逐。年迈的桑结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