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命运的法轮(2 / 5)
曾经,仓央嘉措想不当达赖,以争取自由。现在仓央嘉措不再被当做达赖对待时,他却失去了自由。人生就是这样的悲喜剧,上演着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可能。
黑暗而简陋的牢室里,仓央嘉措盘腿而坐。即便他已经对人世有所领悟,他也以为自己不在乎生死,但当此刻,他心中依然感觉凄凉。在整件事中,他有何错?如果说他是假冒的达赖,那也是桑结嘉措的错,他曾经强烈地抗争,却无法摆脱。如果说他不是假冒的达赖,这番礼遇,就是对他最大的不敬。可不管如何,他已经是阶下囚了,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权利。他从来没有维护自己的能力,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
黑暗中,他的眼角渗出泪来。
在刚刚处决了桑结嘉措之后,康熙派的使者就到了。对于桑结嘉措的死,使者非常震惊。这原本是康熙用来制衡拉藏汗的棋子,现在却被拉藏汗自己拔除了,现在的权力制衡便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但拉藏汗并不担心使者的责怪,他是世代受皇帝册封的西藏管理者,作为与他一起管理西藏的权力者的暗算,他的反击是正当的。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他相信皇帝并不会因此而责怪他。在对使者的回复中,他力陈了他的受害经历,并申明,桑结嘉措的死并非他的命令。同时,他还强烈地声称,六世达赖是假冒的,必须将其废除。他还同时上表给康熙,希望皇帝能解决这个问题。
听到使者的回报,康熙沉默了良久。他关心的,并非是六世达赖的真假。转世活佛的真假,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由谁来统治西藏。要知道,西藏有着深厚的政教合一的渊源。
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吐蕃的政权已经建立了,佛教是以客体的身份进入吐蕃社会的。当时吐蕃正处于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急需一种新思想来巩固统治。正如汉武帝借用儒家思想来加强封建统治一样,佛教则成了松赞干布用来统治思想的武器。当时,松赞干布颁布了法律条文,规定臣民必须信奉佛教。这就促使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产生。
天然的地理条件局限了西藏的发展,这使藏民们对国家、政治、法律等意识还很模糊。宗教信仰,成了他们行动和精神的唯一支撑。这种历史传统沿袭了下来,并不断发展,使宗教和政治权力交织在了一起,给宗教蒙上强烈的功利色彩。
1289年,担任丹萨替寺寺主的扎巴仁钦,在请示当时的元朝政府同意后,自己兼任了帕竹的万户长。和之前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