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孤雁(2 / 3)
实都是前世所带来的。苏曼殊此生与佛结缘,所以,他卓然不凡的才情与胆识和前世相关。苏曼殊最终越过红尘的藩篱,袈裟披肩风雨一生,这是所谓的命定。也许他后来无数次在佛前相问,前世究竟是什么,一盏青莲灯吗?才会有此生的明明灭灭,仿佛要拼尽全力绽放自己的璀璨,所以过程短暂就油尽灯灭。所谓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五岁之前,苏曼殊跟养母河合仙一起生活,那时候他还不懂得荣辱,不知冷暖。六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回广州香山县沥溪村老家,与嫡母黄氏、大陈氏共同生活。深宅大院,朱红门扉,豪华厅堂,雕花古窗,一条通向富贵与荣华的苏家巷,里面却关住了太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个被苏曼殊称作故乡的地方,蕴含着古老东方神秘和灵性的祖居,给了他美好而丰富的想象。可这栋老宅却不能栖居一只漂洋过海的大雁,他无法在这里筑梦,无法安放他诗意的青春。抵达生活的深处,他触摸到的是屈辱和苦难,是伤害和无助。
苏曼殊自幼身体羸弱,这个富贵的家族带给他的只有歧视和折磨,让他幼小的心灵饱尝人间的辛酸。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现实的冷酷无情就是一把锐利的剑,削去你所有的自尊和骄傲,伤得你体无完肤,无以复加。直到多年后,尽管苏曼殊洒脱不羁,性情舒朗,但每当寂夜无声之时,轻轻碰触童年这道已结痂的伤口,还会疼痛,甚至血肉模糊。这就是印记,雕刻着一段屈辱和悲伤的往事。
苏曼殊七岁的时候上了私塾,他初次接触文字,就被那有生命、有灵性的方块字深深吸引。在书中,他找到了人生华丽的主题,找到了生活中不曾见过的美好和真心。长期的欺凌使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只有在茫茫书海中,他的情思才可以滔滔不绝、无边无际。文字虽然是一味良药,可以拯救薄弱的灵魂,却不能拯救痛苦的身体。大陈氏的刻薄狠毒,令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灾难。一次身患重疾,他被家人弃在柴房,气息奄奄,无人问津。也许是命不该绝,他醒后逃离了这个让他痛恨的家,彷徨无助之时,他走进了寺庙。
是悠远的钟声将他召唤,悲悯的佛说过,要度世间迷梦之人。小小年纪的苏曼殊到广州长寿寺出家,不是因为他看破红尘,悟到禅理,而是世俗没有给这只孤雁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巢穴。这个被称作人间净土、莲花胜境的地方,给不起繁华世相,却可以给他宁静平安。他跪在蒲团之上,抬眉望佛,佛想度化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