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佛缘(2 / 3)
的天赋,随意的涂鸦都传神灵动。他将过往的记忆落笔在徽宣上,深深浅浅,刻下的都是伤痕。这些伤痕也烙在他的心里,永难磨灭。苏曼殊不仅有着绘画天赋,还有着文学天赋,他的诗自然流畅,写尽了太多的人生况味。
亦是因了他斐然的才华,和骨子里不羁的个性,到后来,就算他遁入空门,也无法平静。世人给了苏曼殊特别的评价——情僧、画僧、诗僧、革命僧,这是荣耀,也是孽债。他一生背负着这些虚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痛苦纠缠,直到死也不能解脱。倘若不是如此,苏曼殊这个名字,也不过隐没在某间古刹的名册里,无声无息。
不知是谁说的,如果要不起,不如远离。如梦如幻的江南水乡,一缕清风,一朵白云,一帘烟雨,都在诱惑苏曼殊薄弱的灵魂。但他最终还是割舍了这个诗意的梦境,弱水三千,他只能取一瓢饮。可曾经沧海,覆水难收,他又如何可以力挽狂澜?结束一个故事,意味着开始另一个故事,却为何,那个结束的故事,不能如云烟过眼,反而日夜将他啃噬?在阳春白雪的意境里,感受落雁平沙,他不敢回视自己的内心。
苏曼殊从来都没有忘记,他是一只飘零的孤雁,注定不能在某个地方长久地栖居。哪怕是江南的深院古宅,那些寻常的人家,有足够的空间给他建巢筑梦,他的心也终不得安定。一趟江南的游历,他依旧一无所有,背着空空的行囊走来,背着空空的行囊离去,甚至跟这座水乡说别离的勇气都没有。这个襟怀宽广的热血男儿,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懦弱和柔软。
每当苏曼殊静坐之时,他总会想起幼小的他在古庙度过的一段光阴。当年苏曼殊孤苦无依,是悲悯的佛收容了他。佛用慈和的目光抚慰了他心底的创伤,教会他容忍平静,也教会他随缘放下,只是那时的他还不懂世事,不明白深沉的禅意。如今千帆已过,他愈发地怀念那深山古庙和青苔覆盖的石阶,还有古木的檀香,空灵的梵音,甚至怀念飘逸如风的袈裟,以及几碟野菜的清香。苏曼殊明白,人生是一种交换,他留恋五味杂陈的烟火,就要舍弃菩提明镜的清宁。
苏曼殊在矛盾的思想中挣扎,几番飘零,几度辗转,胸藏万丈烟霞,心却随尘寂灭,最终他在避无可避、心意凉却之时,选择再次出家。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为他在家乡选聘了妻子,亲自去寻他,要他回乡完婚。苏曼殊避而不见,他厌恶这种封建礼教包办的婚姻,更重要的是,他恨他的父亲,恨与那个家族相关的一切。这事之后,他决意遁入空门,不与红尘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