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因果(2 / 3)
。分别整整四载,自从那次苏曼殊转身离去,百助亦如同惊鸿远去杳无音信。其实苏曼殊亦悄悄地打探过她的消息,不是为了再续前缘,只不过想知道这位天涯歌女在纷乱的浊世中过得好不好。苏曼殊知道,他与她之间连道歉都是多余。在他心里,百助是一个若冰雪一样的人物,零落于红尘却有着尊贵的灵魂。他害怕自己任何的温暖都会将她融化,而她那种无所畏惧的依附使得他以逃避告终。
苏曼殊从来都不否认自己的懦弱,倘若让他承担过往所有的罪,他毫无怨言。但他却无悔意,苏曼殊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时光倒流,他依旧会落荒而逃。一切都是性情使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苏曼殊轻易就改变了性情,他还是苏曼殊吗?如若他一心皈依佛门,在青灯下捧读古卷,不为俗世情感所动,他的人生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传奇?就算他痴情于某个女子,许诺她天长地久、海枯石烂,那他也不过是一个俗尘中的男子,过上四季炊烟的生活。他的诗笔还会如流?他的故事还会被世人追往?
二月,苏曼殊于日本西京琵琶湖游玩,作诗《西京步枫子韵》,“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零二十年。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苏曼殊看似在人间游戏,其实他内心深处从未忘记自己是佛家弟子。世俗似落红纷乱,令他无法静坐蒲团、五蕴皆空。这种沉湎于世的痛苦,坠落尘网不能自脱的无奈,没有亲身所历只怕都无法真正理解。多少年的飘蓬流转,老去年华,却无处诉说半世的沧桑。这些年,苏曼殊一直为别人讲解经文,只是他自己人生的经书不知道谁来解读。
所以他写下:“随缘消岁月,生计老袈裟。”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亦让人为之深深动容。尘寰消长,没有谁抵得过岁月的消磨,我们都是来人间游走的过客,披戴着属于自己的戏服,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纵浪江湖,如草绳的生命到哪天说没就没了。梦断尘埃的那一刻,多少无悔、多少遗憾都一笔勾销。生活不可以讨价还价,命运的秤却可以缺斤少两,无论公与不公,我们都要承受。前世种因,才会有今生的果报。如果有无法算清的债,无法诠释的因,都归结给前世,都托付给来生。
这段日子,苏曼殊攻“三论宗”。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因据印度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又因其阐扬“一切皆空”、“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其实参禅悟道并非就要去古刹山林,红尘也可以为道场,世味也可以煎煮成菩提。就如同许多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