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形势比人强(5 / 7)
说,蒋益彬也信服地点点头,省内的银行新增贷款,相当大的额度都流向省国资企业,这是当前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政策及政治需要。
一方面银行流向省国资体系的新增贷款比例不降低——实际上每年新增贷款额度都会依照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有数亿到十数亿的增加——同时省国资体系内部控制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新增加的贷款额度,确实可以流向在省国资体系之下成立的大学科技园控股公司,用于大学城的建设。
至于省国资体系内部怎么控制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这就是沈淮的分管及专业范畴了;而几大国商行的省行以及业信银行,对沈淮作为省国资操盘手还是有着更加倾向性的信任,这也是蒋益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省国资成立控股公司,承担大学科技园的投资跟建设,就算有省财政背书能直接获得一定的贷款,但每年从省金融系统挤出来的贷款额度也是有限的。在省及徐城市财政宽裕起来之前,还需要省国资从其他地方抽出更多的资金注入,才能保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不中断,”沈淮继续说道,“而为便于资本的整体协调跟运作,也有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必要……”
蒋益彬看了郭成泽一眼,将淮海融投、东江电力、东江地产、东狮集团、淮海电气等企业里的省属国资股权,从各家省国资企业剥离出来,置入省国资管理公司旗下统一管理,以及未来越来越多改制重组后的省属国资股权、省国资企业都置入省国资管理公司旗下,确实能利于省国有资本的整体协调跟运作,以沈淮的能耐跟他所能影响得到的外延资源,也确实有可能再额外承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重任……
再者,大学城是非盈利性工程项目,投入的建设资金是没有办法收回的,但用于建设的银行贷款则是要计息归还。
在省及徐城市财政没有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前,大学城建设贷款的本息偿还,还是需要省国资内部来进行统筹安排,这也加强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不然的话,将来要求省钢、淮煤、仪电等省国资集团与各院校一起分摊大学城建设贷款的本息偿还,闹翻天不说,还可能全面诱发全省的财政、金融危机,更加叫对手有机可乘。
虽然说沈淮将大学城项目与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捆绑在一起,有借机扩权之嫌,但务实的去考虑,也必然要将这桩事捆绑在一起才有运作的可能。
同时,仅仅是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从各家省国资企业收权,阻力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