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9 / 13)
再花家里粮钱肉钱酒钱喂自个儿,一喂喂一年多,写的书仍然默默无闻,他就乖乖下海。他把自己的小说梗概给了几个图书出版商,他们都看到了它的浩大市场,很有可能会像可口可乐一样层层叠叠码在超市里,而买他书的人也得排超市的大长队。当他要求书商们预付他一半稿费,书商们答应得相当爽快。他用预支的稿费从老婆那儿买了清静(也是从那笔预支的稿费中,他借了补玉一万)。一年过去了,他交不出稿子。不是他没稿可交,是他不愿交。一交了稿,小说成功就罢了,不成功他就从老婆那儿失去了最后的回旋余地和最后的借口,承认自己是个三流作家,必须放下架子,下海弄潮。十多年前,他头一回来这山里,就是拿这里的山,拿补玉的小栈做他最后的防线。他躲在最后防线后面,想把稿子尽量改得无懈可击,使它一问世就轰动,从而不被他心爱的女人一脚踢下海。
当然,他那部小说使他更进一步默默无闻。更加默默无闻的三流作家是保不住老婆的。老婆和他都很通俗,跳不出基本路子相同的成千上万的通俗悲剧的结局,离婚了。为了还书商的预付款,没老婆踢他他自己也得下海捞钱去还债。那一次,成了驼子小老头儿的周在鹏感慨地说:补玉头一次见的,是“失身”之前的他,他的“春闺梦想”纯洁得很,就是两袖清风一生写作。写得好的人可以热爱写作,写得不太好的人难道就不可以热爱写作么?
那次老周在法式琉璃庄园里住了一两个月,常常遛弯儿遛到“补玉山居”,不吱声地四下看,丝瓜也看,葡萄也看,就像他的初恋结束在这里似的。有时他会说,他写电视剧是为了还债,等债还完他就投资“补玉山居”,实现他对它的设计,把它翻盖成古雅质朴的四合院,把什么乱七八糟的假西班牙、假法国全打垮。他说他将来跟补玉一块儿来开店。
谢成梁听了老周的话却说,“补玉山居”已经有两个掌柜的了,不缺三掌柜,倒是缺个看车场的,愿意看车场就入伙吧。补玉使劲瞪了丈夫一眼。本来老周的话她只是爱听而不相信的,人和人之间,谁不说些过头话表达个善意、美意?但谢成梁对老周一场妒忌十好几年不休不止,让补玉瞧不起他。难道补玉还是个山村傻闺女,巴望谁抬举她去做城里太太?难道她会不懂老周写电视剧写得大红大紫,身边短不了小妖精老妖精?大红大紫的日子连正人君子都挺不住,何况老周不是正人君子。
就是老周真和她搭伙,投资翻盖“补玉山居”,她曾补玉未必服帖他,任他去给山居改样儿,任他把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