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 / 4)
批评一定要有一个对象,否则一顿训话漫无目标,再大的杀伤力也没用。雨翔对大家不敢批,对刚出道的小家可以批着玩的——比如汽车开不动了,乘客可以下来推;火车开不动了,就没这回事。不过近来中国文坛里推火车的人层出不穷,雨翔不愿去白做功,宁可量力而行,从小推起。
确定了范围,就要锁定一个受害者。出了两本书的许佳是个很佳的对象,但那两本书像恐怖小说里半夜的鬼叫,只能听到声音却见不到真面目——外面宣传得轰轰烈烈,只是不见那两本书出现。雨翔手头没有资料,萌发了一种治学的严谨态度,想等书出来了再批倒这两部言情小说也不迟。
目光就聚集在肖铁身上。肖铁的文章仿佛是科学家预言一千年后的地球人,头身比例倒了过来,而且常常主次不分,写文章像拾荒;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肖铁像铁一样生硬的比喻,什么“见到作文就像看到胡萝卜一样连碰都不想碰”(肖铁原文见《中文自修》1998.11)。雨翔在这句话下面批道:“我不懂!那么见到了白萝卜呢?”用的是龙应台评无名氏爱情三部曲的语气。
肖铁的文章真可作反面教材,雨翔批得满心喜悦,连连拍手,像《成长的感觉》里“走回头路是不可能的,就像岁月不会回头,河水不可能逆流一样”。雨翔只听说江水不可能逆流,理论上,河水有涨退潮,不存在逆流问题,又一错矣。报纸两天后就下来了,雨翔拿到手先找自己的大作,终于在角落里寻宝成功,看见《我对肖铁的一些批评》,心里有些不满,是因为排版的见题目太长,有点麻烦,美观第一,把跟在“肖铁”后面的“文章”给斩掉了,全文顿时换脸,变成人身攻击。再看正文,删掉了两百多个字,目的却和题目的改法大不一样,是去掉了一些冷嘲热讽。雨翔虽然心有不满,但这是他在市南三中第一篇发表的文章,灵魂最深处还是喜欢的。偷偷看了七八遍,暗自笑了好几声,恨不得全世界识字的人都来读几遍。
事实证明,亏得有林雨翔这篇文章,使《初露》草纸增价不少。市南三中的学生看惯了骈体文,偶见一篇骂人的,兴致大增,都记住了林雨翔这个名字,交口称赞。钱荣也来祝贺几句:“不容易啊,大作家终于发表文章了,恭喜!”雨翔当时正溺在喜悦里,满耳朵好话,自然也把钱荣这句话当祝贺收下了,好比在庆宴上收红包,等人去楼空繁华落尽后,一个人躲着把红包拆开来,才发现钱荣这小子送了几张冥币——雨翔平静下来,品味出钱荣话里有刺,像被快刀割了一下,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