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6)
李何华将做好的纸袋子交给曹四妹, 给村里做纸袋子的人做样例, 然后把做纸袋子需要的油纸等原材料给了她。
曹四妹打包票一定做好, 带着这些东西回村了。
李何华一共做了三种规模的袋子,分大中小, 根据客人买的糕点数量的不同用不同大小的纸袋子装。不过这三种规模的纸袋子做起来的人工费是一样的,每做五个一文钱, 只要手快, 一天也能有二三十文钱, 这对于在村里没有收入来源的妇人们来说算是很大的收入了。
据曹四妹回来后说,他们村里好多妇人都上门找她表示想做这个呢, 不过她只选了人品不错又心灵手巧的四位妇人来做。
李何华将这事情全交给曹四妹处理, 她则去了专门刻章的地方让人家按着书林画的图案刻了一个章出来, 等到章刻好后,第一批纸袋子也做好了,李何华在每个纸袋子正面印了一个章后便立刻投入了使用。
她原本打算纸袋子是收钱的,但细想之后, 还是决定不收钱了, 免费给客人用,这样虽然成本提高了, 会少赚一点钱, 但是卖出去的东西会显得很高大上,很容易讨得客人的好感, 客人们买的时候, 一看竟然用这么个好看又方便的纸袋子装着, 心里就会觉得他们家的糕点比别人家好,也就会选择到他们家来买,总体算下来,他们并不会亏。
而且,李何华还推出了个古代版‘礼盒装’,就是用纸袋子装上几样不同的糕点,位置排列和颜色上用心搭配,看起来很好看,将之放到展示架上,如果客人是想买来送人的话,可以推荐客人买这个,因为糕点种类多又好看,送人的话最好。
还别说,李何华的这个‘礼盒装’还真吸引了不少人买,有的人懒的选,就说每样都来一点,这时候听到有现成的搭配好的,就觉得挺好的,直接就买下了。
至于其他客人,不管买多买少,李何华都让用纸袋子细心地包好,这一举措得到了客人们的一致夸赞,卖的数量自然也上去不少,小红每天做的糕点数量增加了近三成。
因为她家的糕点卖的太好了,镇上其他家做糕点生意的也开始跟着学,但凡他们家有的品种其他家也陆续出来了,这事还是来他们家买糕点的客人们无意中说的。
后来李何华也来了兴趣,便让大河跑个腿,去其他家买点糕点回来尝尝,本来看着样子还挺像的,不过尝到嘴里味道就不是那个味了,跟她做的味道差别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