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1 / 5)
“陛下?!”
万鸿羽视线在密信落款处的谢英乾三字上飘忽不定, 惶惶地喊了声。
且不说这个快在记忆里褪去的名字让他震惊, 这信上也并不真是擒拿到真凶的内容,而是一份劝君书与请罪书。
——臣惶恐,无颜愧对英魂。且思瓦剌兴战近六载,边关百姓无定所, 烈士魂归天而尸未还,今呈书圣上。
查实军中有勾结敌军党羽, 已控诛,瓦剌退败五十余里, 以交逆党为表谈和之心。逆党查为陈王旧部,皇子殇未查实因否。臣呈书, 首为告罪,二为劝君三思下之言。
君要臣匿息五载,却仍苦无攻退敌军之计, 今一鼓作气, 得幸战至瓦剌愿鸣金收兵。我朝天威重展, 军中士气如焰冲天,若因皇子殇而再起惶乱,得知同室操戈,则边陲军心再陷惶恐。凝聚之沙会因水浪击溃, 瓦剌若有知皇子殇有异而攻, 我军已沙提决于洪而散, 边陲势必二陷危机。且一战六载, 兵疲马惫, 民赋重担,国库之重担。臣斗胆向上言,今于瓦剌谈和以蓄精锐,告天下,皇子殇为昔日逆王旧部暗计,逆王余党悉数伏诛。
军心稳则民心安则国安,罪臣悲愧于皇子英魂,大胆妄言,听悉圣发落。
这一封密信解开了明宣帝为何十分注重谢初芙这个孤女,这哪里是孤女,分明是她父兄忍辱负重多年,潜伏在边关。而信里是要明宣帝趁机与瓦剌谈和,止战休养生息。
当年明宣帝登基前,陈王兴乱被诛,其旧党军在叛乱后逃不知踪影,此事一直是明宣帝的心病,如今却军中抓出了泄军情导致睿王被围攻的陈王旧部。
只是谢英乾也不敢断定睿王的死就是陈王旧部所为,但为了苦守边疆六载数十万大军,他要明宣帝将睿王的死归到逆王旧部,以稳军心,不能叫瓦剌知道我朝朝局动荡。也怕瓦剌利用动荡的局势再势起强攻,已经长年久战的边陲将士未必再能抵挡。
这封信,就是劝明宣帝以大局为重。
万鸿羽跪在地上,思之而恐。
已死的谢英乾是明宣帝派在边陲蛰伏的,这说明边关早就出了问题,恐怕明宣帝也早查到陈王旧部混在了军中和瓦剌里应外合。所以才会有谢英乾再现身,瓦剌交陈王旧部来谈和的举动。
换而言之,如若不是睿王战死,让边关的将士哀痛奋战,眼下战事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万鸿羽是锦衣卫,只管皇帝身边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