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4 / 6)
威严,起到让罪犯们望而生畏的形象。
龙四子,椒图。它的形态就像是一个螺蚌一样。生性孤僻,遇到外物侵犯的时候,总是将壳口紧紧地闭合起来,因此人们就常常把它衔接铜铁圆环的形象雕刻在大门的铺首上,或者是刻画在门板的上面,取它紧闭的形象。
龙五子,囚牛。是形状为带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欢音乐。是位具有音乐细胞的才子龙,它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连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它扬头张口的形象。
龙六子,蒲牢。它的形状像上古神龙的父亲但是又比上古神龙小,喜欢鸣叫。蒲牢经常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次一旦遇到鲸鱼袭击的时候,蒲牢就会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它的形象雕刻早于大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用它撞钟,求用它的声音大声而洪亮。
龙七子,饕餮。外形类似于狼,最喜欢吃东西。在古代青铜器上面常常用它的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的形象,叫做饕餮纹。
龙八子,狻猊。它又被称作是金猊,灵猊。狻猊又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它的形状像狮子,喜欢烟火之类,又喜欢打坐。所以在寺庙当中的佛座及香炉上都能够看见它的风采。 狮子这种是连豹子野狼都敢吃,相貌又长得相当轩昂的动物,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因由于佛祖释迦牟尼又有"无畏的狮子"之喻,所以人们就顺理成章地将它安排成了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它款款大度地享用着香火。
龙九子,睚眦。它的相貌类似于豺狼一类,喜欢血腥与杀戮。所以经常被雕饰在刀柄或者剑鞘上面。而睚眦的本意又是怒目而视的意思,正所谓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复的话,就免不了要大动干戈,血腥杀戮,这样,睚眦血腥杀戮的形象就自然地出现在了刀柄刀鞘的上面。
而螭吻,上古神龙的三个儿子。它的大概外形就是像是一条四脚蛇被截去了尾巴一样。这位年轻的三龙子喜欢在险要的地方东张西望,也喜欢吞噬火火焰,因为它本身是属于那种极为寒冷的冷血者,可能是希望火焰的高温能够带给它没有的温热吧。
传说中的龙三子能够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龙三子的形象就被人们雕刻在了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用来躲避火患。
但是在这里出现的这位龙三子,貌似是对头儿的不自量力来了兴趣,所以它才没有选择立刻吐出腐毒的气体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