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3 / 6)
,或者母女俩约出来吃顿饭小聚一下,但几乎每一次于苏都刻意的避开了于槿国。
苏卫红以为她心里还在怨,于是就想着趁今天两人约出来吃饭的机会,想好好的劝劝女儿。
“你也别怪他,这件事要说错多在我身上,我们那代人的无奈是你们理解不了的。”
其实于苏对于槿国也说不上是怨恨,在她二十多年的人生里,父亲从来没有出现过,小时候或许有过期待也有过怨恨,但对现在的于苏来说,于槿国更像个陌生人。你不可能要求她像对待父亲一样的对待一个陌生人。
“您和......”爸爸两个字她到底叫不出口,“您和他当初是因为什么分开的?”
因为什么分开的?于苏的话让苏卫红开启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如果可以苏卫红其实并不想去回忆那段往事。
苏卫红小时候家里过的很艰难。
苏清文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少爷,父亲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纺织厂,他又是家中独子,父亲过世后他自然而然的继承了家族产业,后来为了妻子他不仅放弃了付港的机会,还捐出了家族经营多年的纺织厂,如果不是那场浩劫,苏家的日子虽然过的大不如前但也不会到艰难的程度。
一开始苏清文被安排到了自家的纺织厂,接受工人阶级的监督改造,每个月虽然钱不多,但也够养活老婆孩子的,可是随着运动规模的扩大,作为资本家的苏清文日子也越过越艰难,三天两头就要被拉出来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批、斗一次,那种屈辱一度让苏清文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而没有了父亲的收入苏家母女的生计也变的艰难起来。
在苏卫红的记忆中,父亲的经常被人带走,那些双眼充满狂热光芒的人会把他捆起来,在他胸前挂上一块写满罪名和划着大大红叉的白板,然后被拉着去游街,接受众人的批判和唾骂,父亲每一次被带走都伴随着母亲的自责和眼泪。
母亲一直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父亲或许早就跟好友一起去了港岛,又哪里会沦落到如今的境地。
似乎是不愿意再回想那段忘事,她轻描淡写的说道:“那个时候家里穷,你外公因为成分不好经常被抓去关起来,你外婆又不能出去工作,我甚至有过三天吃不到粮食的时候,当时建设兵团的来招兵,按理说家里只有我一个是可以留城的,但为了能挣工资补贴家里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苏卫红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