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1 / 2)
曾经在一个著名的华人女作家的随笔里看到,她跟着自己的美国外交官丈夫在非洲生活。每天清早五点起床。静心写作。平时亦生活闲散,到处在非洲的土地上走动。在非洲的原始的环境里,涤荡自己被都市扭曲的心境。生活随意悠闲,写字仅仅是一个调剂心灵的娱乐。
回国后,和宜昌的纯文学前辈有幸吃过一顿饭。严銘老师和张永久老师的生活工作状态也让我心存欠羡。和文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职业作家,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自己想看的书籍。然后在被文字的感染下,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不过我也知道,我永远不可能走上这条道路。我只是个业余的网络写手——《宜昌鬼事》能出版,我终于可以承认自己是个写手了。如果我每天也能如那个美国外交官夫人一样,周游世界,生活章奏缓慢。我想,我肯定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
我的生活也如阴阳两极,在总量守恒的时候,每天单调枯燥的工作之余,就需要靠脑海里的光怪陆离的幻想来平衡这种空虚。于是在巴基斯坦的工地上,百无聊赖的我,把写作当作了生活中的一个状态。弥补我苍白无聊生活的一个手段。
初到工地,我并未意识到这点。零零散散的写了两三篇半成品的文章。如到巴国的见闻,后来又写了一个人物集。都是平平开始,草草而终。
直到2010年四月的某一天。我忽然想起,宜昌版斑竹燕九哥哥,曾经说过,宜昌版若是有人能写个恐怖类型的帖子,弥补一下空白就好了。
我就开始回忆幼年时候,听大人们在火炉旁聊天,讲到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恐怖的诡异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化生子的故事,行夜路的故事,走胎的故事,还有殡仪馆的故事。
呵呵,最开始,我的写作计划,就是以上的内容。临时又想起98年,三峡坝区轰动一时的墓地打茄乐的真实事件。
是的,我在WORD上打出“殡仪馆”这个三个字的时候,写作的框架,就是以上所有。我很有信心,这次我的点击率能达到我的预期目的——一万次。这将是我在宜昌版最为风光的一次发帖。也许能超越前辈,刷新一个记录出来。
我就是这么想的。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最初的几万字,写得很爽,很流畅。这些情章在我脑海里已经无数次的闪现,我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整理,构架,润色而已。当写到墓地茄声的时候,状态达到了巅峰。连自己都觉得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