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宫布布的调查(3 / 12)
繁华的街道,有大型超市,社区医院,行人来来往往。
如果凶手一直站在荒芜的马路对面观察售楼处的情况,必定会引起怀疑,起码空闲的售楼小姐会注意到此人。但是,警方多次询问,似乎并没有得到类似的信息。而且凶手应该不会那么傻,那样轻易暴露自己。
凶手一定是在远处某个高高的位置,用望远镜观察这边。想到这点,令宫布布大失所望,放眼望去,高处的位置众多,不可能一一排查。
如果凶手观察第一名被害人处所时也是使用相同的办法,意味着这种调查不一定会有结果。
推理就像一道选择题,如果无法证明选项A正确,那就去证明选项B。
本案的选项B是什么呢?就是那封邮寄的宋词密码信。
信肯定是凶手制作的东西,必然留有凶手的痕迹。
痕迹分为直接证据和隐性信息:直接证据是通过科学技术直接判定属于凶手的痕迹,比如指纹;隐性信息是潜藏在物件中的信息,比如该物件的产地。
任何物件只要接触过,都必然留下痕迹,无一例外。只是这些痕迹是否被发现和利用,发现者是否能够借此找到所需的答案。
现在唯一重要的物件就是宋词密码信,所需要的答案就在其中。
宫布布来到位于八一街的邮政服务网点,八一街和通济桥是一条直线,与通济河垂直。宫布布来此的目的是想了解信件邮寄的方式以及过程。
许多看似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往往在细节中隐藏着无人知晓的奥秘——当然,这又是宫布布女王的逻辑。
邮政营业厅的左边是邮政储蓄营业窗口,其摆设布局与银行类似,透明的防弹玻璃,里面坐着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今天周三,只有零散的几个人在排队办理业务。
而邮寄营业窗口被挤到右边的一小块地方,一张长条形的柜台内有3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放着一台旧台式电脑,没有任何东西阻隔。柜台上放着2台电子秤,电子秤之间有一个罐头瓶,瓶内是白色的浆糊。当然,大部分邮件是用胶带封口,唯有少量那种贴邮票的普通信件需要浆糊,留在死者衣兜内的密码信就属于此类。
宫布布径直走向右边的邮寄营业窗口,此时有2名工作人员在岗,分别是一名40岁左右的女人和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女工作人员肤色较黑,面部表情似乎极其不悦,从外貌判断是那种不乐于助人的妇女。(汗!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