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部分(3 / 7)
都知道症结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搭档点点头:“对,因为心理活动不是某种固化的状态,而是进程。它不断演变,从没停过。”
她:“明白了,好吧,我想试试。”
在催眠室旁边的观察室里,我不解地问搭档:“我怎么没听到重点?你是要我从她家庭环境中找原因吗?还是工作中?”
搭档调校着三脚架,头也没抬:“不,这次我们从内心深处找问题。”
我:“内心深处?你让我给她深度催眠?有必要么?”
搭档:“我认为有必要。”
我:“你发现什么了?”
搭档:“任何一个巨大的心理问题,都是从一个很小的点开始滋生出来的。”
我:“又是暗流理论?”暗流理论是我们之间一个特指性质的词汇,通常用来指那些即便通过交谈也无法获取到足够信息的人。他们表面平静如水,但仔细观察,会看到水面那细细的波纹,借此判断出那平静的水面之下有暗流涌动。我们很难从表面看出某人有什么不正常,但其言行举止的某种特殊倾向,能标示出他们内心活动的复杂。
搭档:“嗯,她的理由看似都很合理,但是细想起来却不对,因为最终那些理由的方向性似乎都偏向极端,所以假如不通过深催眠,恐怕什么也看不到。”
我打开摄像机的电池仓,把电池塞进去:“你是指她的反社会情绪吧?”
搭档:“嗯,扭曲得厉害。”
我:“可许多人不都是这样吗?”
搭档抬起头看着我:“如果她是普通人,或者是那种郁郁不得志的人,也算基本符合,但是从她描述自己这些年的工作也能看出,她属于那种事业上相当不错的人,而且她深谙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她所表现出来的极端过于反差。所以我认为必定有更深层的问题导致她有这种念头。也许是她不愿意说,也许是有特殊的原因让她从骨子里就开始隐藏关键问题——我指的是潜意识里。”
我想了想,听懂了:“明白了,你是说有什么症结把她所有的方向都偏差了,每次都影响一点儿,所以即便一切都是积极的,最终她还是会有消极的甚至是极端的念头?”
搭档:“就是这样。”
我:“这么说的话……我倒是有个建议。”
搭档:“什么?”
我:“深催眠,同时让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