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 / 5)
盘建好之后他拒不履行企划书中让原有居民返迁的承诺,却转手将房子高价卖给港台买家。当人们为此抗议之时,他故伎重演,借助黑道和政界的力量平息了事端。一些居民被拘留,罪名是“扰乱城市建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议的队伍中,政府不得不介入此事。
据知情人透露,彭良心之所以会惹上官司,多少与他那个绰号有关。这个城市中有很多比他有钱的人,但为人却很低调。一夜暴富的成功经历使得彭良心变得自大起来,“上海滩第一富商”的绰号更是正中其下怀。随着贫富悬殊的不断加大,老百姓对腐败现象愈加不满,而彭良心作为助长这一现象的代表首当其冲。常言说得好,枪打出头鸟嘛。
贾铭这样的优秀律师选择站在当地居民一边,更使形势变得扑朔迷离。凭借多年的法律工作经验,贾铭很快便在这充斥着暗箱操作的商业运作过程之中发现了更多的丑恶事实。而这一系列事件的幕后主使不仅仅是一个彭良心,更有其政界“伙伴”深深地牵涉其中。此案开始被媒体广泛报道。政府担心事态失控,于是将彭良心拘留,并承诺尽快对此案进行公开公正的审理。
陈超眉头紧锁,拿起一份传真件。这份新传来的资料显示,国安部门正在秘密调查贾铭。一旦他们查到对贾铭不利的证据,这件反腐败案将因釜底抽薪功亏一篑。好在他们尚未发现任何问题。
他把这页传真揉成一个纸团丢在一旁,为自己刚才灵机一动想出的那个理由感到庆幸。至少以后他可以说,因为忙着上学才无法全心投入案件调查。
这次报名上学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参与此类进修班,像他这样平时工作繁忙的党员干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拿到学位。
对陈超来说,此次进修还有别的意义。在旁人看来,他在仕途上一切顺利。他是局里最年轻的队长,而且最有希望接替李国华书记成为市公安局党委的一把手。因为很多大案要案是他破获的,加上他业余时间喜欢翻译侦探小说,一些熟人有时也会称他为“大探长”。不过这样的职场生涯并不是他所希望的,起码在学生时代不是。尽管他出乎意料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并曾在各种“事关政治”的案件中屡立功勋,但他却越来越厌恶自己的职业——因为许多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与警察的良知背道而驰。
孔子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这样一个是非难分的变革时代,想要恪守这一准则却并非易事。陈超心想,也许这次进修能让他从另一个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