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案情分析(2 / 3)
对手头的这些线索进行分析联系时,几个人才发现实际操作的难度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的多。
三个案子最明显的相似点,就是凶手会在案件受害者的水杯中下药,然后穿着女性死者丈夫的衣服,使用女性死者家用厨房尖刀刺死两名死者,然后将尖刀和衣服放在女性死者的家中或者小区内的垃圾桶内,将警方的注意力引向女性死者的丈夫。小钱和小朱在调查本案的时候,同样在彭元康所住的金华小区的垃圾桶内发现了凶器和血衣。
这些明显的相似点,存在很多疑点:比如受害者如何喝下下药的茶水,还有就是凶手如何会对死者的家庭住址这些信息如此清楚,这些疑点都无法解释,而且暂时也没有头绪去追查。
除去这些相似点,其余的线索就像是一团乱麻,让人无从下手。
三个案子的案发地点,分别在市中心,南城区,东城区,根本毫无规律可言;唯一相似的就是案发的旅店都是档次比较低的,并没有高档的酒店。不过这大概是受害人自己的选择,偷情当然不会整天去五星级宾馆了,谁有那么多活动经费?这也为凶手行凶提供了方便,普通旅店的安保较差。
三个案子中女性死者的丈夫(凶手想陷害的对象)家庭住址分别为天安、洪福、金华三个小区,分布也并不在同一个城区,相似的特征是在案发时这三个小区管理都比较松懈,保安对出入人员登记并不严格,也没有配套的闭路监控设施。当时的天安小区倒是有的闭路监控,但是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拍摄下来的录像连个鬼影子都看不清楚。
三个案子的死者身份也各自不同,女性死者的身份有家庭主妇、公司职员,公交车售票员;男性死者的身份相对应的有小店老板、公司职员、刚毕业的学生。彭元康案中的男性死者,是一名单身青年,并没有配偶,也正是这个情况,让萧晓白他们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女性死者家属的身上。三个案子的女性死者家庭情况还有些相似,都是已婚家庭;而男性死者中这名单身青年,让男性死者一方,变成了不确定因素。
在案子进行分析之前,萧晓白甚至做过一个大胆的设想,几个死者的生日或者家庭住址的数字可能是凶手选定他们的原因,但是实际上对比下来,也是毫无规律。为了直观的观察凶手案发地点的选择和死者家属的分布区域,萧晓白还特意找来了市区的地图,可是在上面画来画去,也没找到一丝有用的线索。
“怎么办?要不我们重头再梳理一遍?”董丽放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