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MADE IN 神农镇(8 / 14)
,但对案子的嗅觉十分敏感,从乌明清接报案电话前后的反应,他就判断出了这桩抢劫案的大致走向:杜道夫无意中触动神农镇庞大的制假势力,他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内容制假集团是绝不会让它散播出去的。那意味着神农镇的毁灭。
丹邑县是个农业县,神农镇人多地少,僻处北部山区的一个谷地中,生活水平可想而知。80年代初,镇里有个农民于富贵看中了山上富含矿物质的泉水和县南部平原廉价的粮食,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大笔资金成立了一家白酒厂,生产的神农酒在八十年代初到也风行一时,不料好景不长,短短两三年就因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处于崩溃的边缘。此人穷极思变,竟然在深山里开辟里地下工厂制造假酒,茅台、五粮液……能赚钱的就造。神农酒厂本是个正规的酒厂,有着一定的技术基础,造出来的假酒无论酒质还是包装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一经面世便受到各地假酒贩子的热烈欢迎,立时财源滚滚,厂子起死回生。
这于富贵目光远大,看到了制假行业的广阔前景,立即扩大规模,成立了神农酒业集团公司,以此为幌子,合法工厂里生产的酒运到山上地下工厂去包装,连夜发往全国各地。数年间,神农酒业集团便似滚雪球般膨胀。
于富贵深知经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积极上缴利税,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市、县、镇三级领导同志来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轻而易举地躲过了几次大规模的打假行动。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不到五年时间,假烟厂、假食用油厂、假制衣厂、假食品厂、假日用品厂等等之类如雨后春笋般把地而起。
面对这些可喜的成就,于富贵展开哲人般的思维,敏锐地看到了其中所潜伏的灾难性因素,于是联合多个制假工厂成立了联合商会,自任会长,并且约法三章:一,售于外地,造福本地,产品全部外销,不准丹邑市面出现一件假货;二,积极上缴利税,共同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三,制伪不制劣。
这种种的手段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仅神农镇制假行业的利税就占了全县的一般,成为历届地方官的护身符,同时又带动了公路和铁路运输、车辆养护维修、饭店餐饮、劳务市场、建筑工程以及南部乡村的种植和养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县的经济蓬勃发展,神农镇更成为一座繁荣的小城市。
在这种地方,一个外国人拍摄下了他们贩卖假货的证据,这会引起制假集团什么反应?李澳中不用脑袋就可以想像得出来。所以才会有人趁乱抢走了杜道夫的所有物品,而乌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